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1.1 政策支持和文化旅游发展的双重导向 | 第8-10页 |
1.1.2 北京胡同形象需要优化传播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2.1 有益于保护北京胡同及其文化 | 第11页 |
1.2.2 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4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1.4.1 旅游形象传播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1.4.2 北京胡同研究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1.4.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理论及模型 | 第22-34页 |
2.1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理论 | 第22-33页 |
2.1.1 旅游形象传播的相关理论 | 第22-30页 |
2.1.2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 | 第30-33页 |
2.2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模型 | 第33-34页 |
第3章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实证研究设计 | 第34-45页 |
3.1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指标选取 | 第34-41页 |
3.1.1 北京胡同媒介呈现形象指标选取 | 第34-38页 |
3.1.2 北京胡同旅游资源指标选取 | 第38-39页 |
3.1.3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指标构成 | 第39-41页 |
3.2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研究设计 | 第41-45页 |
3.2.1 实证研究分析方法设计 | 第41-42页 |
3.2.2 实证研究问卷的设计构成 | 第42-43页 |
3.2.3 实证研究问卷的发放回收 | 第43-45页 |
第4章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实证研究分析 | 第45-66页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5-54页 |
4.1.1 受众游览行为统计 | 第45-48页 |
4.1.2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信息传播渠道分析 | 第48-50页 |
4.1.3 受众对北京胡同情感形象感知分析 | 第50页 |
4.1.4 受众对北京胡同整体形象感知分析 | 第50-52页 |
4.1.5 人口统计信息描述 | 第52-54页 |
4.2 因子及IPA统计分析 | 第54-66页 |
4.2.1 信度效度检验 | 第54-55页 |
4.2.2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因子分析 | 第55-59页 |
4.2.3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IPA分析 | 第59-66页 |
第5章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研究小结与建议 | 第66-77页 |
5.1 研究小结 | 第66-68页 |
5.2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建议 | 第68-75页 |
5.2.1 历史风貌作为形象传播的重点 | 第69-70页 |
5.2.2 注重突出形象传播中的文化因素 | 第70-73页 |
5.2.3 发挥口碑传播优势,重视培养意见领袖 | 第73-74页 |
5.2.4 利用互联网发展新媒体传播平台 | 第74-75页 |
5.2.5 提升服务人员和标识系统水平 | 第75页 |
5.3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75-77页 |
5.3.1 研究局限 | 第75-76页 |
5.3.2 研究拓展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A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词频初步提取指标 | 第80-82页 |
附录B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调查问卷(中文) | 第82-85页 |
附录C 北京胡同旅游形象传播调查问卷(英文) | 第85-8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