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重楼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抗肿瘤药物研究现状概述 | 第13-27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肿瘤特性及病因 | 第14-16页 |
1.2.1 肿瘤细胞的特性 | 第14-15页 |
1.2.2 肿瘤病因 | 第15-16页 |
1.3 现有抗肿瘤药物 | 第16-19页 |
1.3.1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 第16页 |
1.3.2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 第16-18页 |
1.3.3 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 第18页 |
1.3.4 抑制增殖的药物 | 第18-19页 |
1.3.5 抑制浸润、转移的药物 | 第19页 |
1.3.6 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 | 第19页 |
1.4 天然产物是抗肿瘤药物的主要源泉 | 第19-21页 |
1.5 细胞凋亡 | 第21-26页 |
1.5.1 细胞凋亡概述 | 第21页 |
1.5.2 细胞凋亡信号 | 第21-22页 |
1.5.3 细胞凋亡信号的转导通路 | 第22-24页 |
1.5.4 细胞凋亡的执行 | 第24页 |
1.5.5 细胞凋亡的检测 | 第24-2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滇重楼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 | 第27-61页 |
2.1 引言 | 第27-30页 |
2.2 活性追踪的筛选实验 | 第30-31页 |
2.2.1 实验原理 | 第30页 |
2.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0页 |
2.2.4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3 活性追踪的分离纯化实验 | 第31-35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31-32页 |
2.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2页 |
2.3.3 植物来源 | 第32-33页 |
2.3.4 活性跟踪分离 | 第33-34页 |
2.3.5 酶解反应 | 第34-35页 |
2.3.6 实验流程图 | 第35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5-38页 |
2.4.1 MTT实验结果 | 第35-36页 |
2.4.2 活性追踪分离实验结果 | 第36-38页 |
2.5 结构鉴定 | 第38-52页 |
2.6 化合物的理化数据 | 第52-58页 |
2.7 滇重楼抗肿瘤作用机制 | 第58-61页 |
第三章 总结 | 第61-66页 |
3.1 实验小结 | 第61-62页 |
3.2 甾体皂苷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