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压力加工工艺论文

7075铝合金筒形件多道次强力热反旋不均匀塑性变形鼓包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多道次强力旋压的分类及特点第10-12页
    1.3 多道次强力旋压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2页
    1.4 筒形件旋压研究现状第12-16页
    1.5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6-17页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铝合金筒形件多道次强力热反旋研究基础第18-31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筒形件强力旋压理论基础第18-22页
        2.2.1 材料的弹塑性行为描述第18-19页
        2.2.2 材料塑性力学的基本法则第19-20页
        2.2.3 塑性成形热力耦合的基本理论第20-22页
    2.3 筒形件强力旋压有限元基础第22-28页
        2.3.1 虚功方程第22页
        2.3.2 弹塑性问题的增量方程第22-23页
        2.3.3 热弹塑性本构方程第23-24页
        2.3.4 弹塑性有限元求解方程第24-26页
        2.3.5 筒形件多道次强力热反旋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第26-28页
    2.4 筒形件多道次强力热反旋实验基础第28-30页
        2.4.1 实验设备第28-29页
        2.4.2 实验数据测量第29页
        2.4.3 实验温度条件第29页
        2.4.4 实验摩擦条件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铝合金筒形件多道次强力热反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1-43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有限元建模关键技术第31-38页
        3.2.1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31-32页
        3.2.2 材料模型的建立第32-33页
        3.2.3 旋轮加载及运动轨迹第33-34页
        3.2.4 接触边界条件处理第34页
        3.2.5 摩擦模型第34-35页
        3.2.6 热交换边界条件处理第35页
        3.2.7 网格的划分与网格自适应技术第35-36页
        3.2.8 质量放大技术与重启动第36-38页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可靠性验证第38-42页
        3.3.1 有限元模型稳定性评估第38-39页
        3.3.2 模型可靠性验证第39-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铝合金筒形件多道次强力热反旋塑性变形及鼓包特征分析第43-60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铝合金筒形件多道次强力热反旋热塑性变形行为研究第43-54页
        4.2.1 模拟条件第43-44页
        4.2.2 多道次旋压中温度场的演化规律第44-45页
        4.2.3 多道次旋压中等效应力的变化第45-47页
        4.2.4 多道次旋压成形过程中应力沿径向、切向和轴向的分布规律第47-50页
        4.2.5 多道次旋压中等效应变的变化第50-51页
        4.2.6 多道次旋压成形过程中应变沿径向、切向和轴向的分布规律第51-54页
    4.3 多道次旋压中鼓包的特征分析第54-59页
        4.3.1 鼓包的描述第54页
        4.3.2 筒形件旋压过程中内径沿轴向变化的规律第54-56页
        4.3.3 筒形件旋压过程中内径沿周向变化的规律第56-57页
        4.3.4 鼓包高度的定量描述第57页
        4.3.5 鼓包高度沿轴向的分布第57-58页
        4.3.6 最大鼓包高度随旋压进程的变化第58-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工艺参数对多道次不均匀塑性变形鼓包的影响第60-66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研究方案第60-61页
    5.3 工艺参数对多道次鼓包高度的影响第61-64页
        5.3.1 芯模预热温度对多道次鼓包的影响第61页
        5.3.2 进给速度对多道次鼓包的影响第61-62页
        5.3.3 旋轮与工件间摩擦对多道次鼓包的影响第62-63页
        5.3.4 芯模与工件间摩擦对多道次鼓包的影响第63-64页
        5.3.5 芯模转速对多道次鼓包的影响第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扬州毛绒玩具业自主产品开发研究
下一篇:基于DEA模型的贵州省煤炭产业效率评价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