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式污水源热泵用淋激式换热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暖通空调能源消耗问题 | 第11-12页 |
1.1.2 城市污水源热泵技术发展前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4-21页 |
1.2.1 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4-16页 |
1.2.2 污水源热泵技术研究及应用瓶颈 | 第16-18页 |
1.2.3 污水换热器的研究发展及瓶颈 | 第18-21页 |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3.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2 淋激式换热器基本理论研究 | 第23-39页 |
2.1 水平圆管管外降膜传热模型研究 | 第23-27页 |
2.1.1 坐标系的建立 | 第23-24页 |
2.1.2 模型的假设 | 第24页 |
2.1.3 换热管外液膜动力学分析 | 第24-25页 |
2.1.4 换热管外液膜传热分析 | 第25-27页 |
2.2 淋激式换热器的传热传质分析 | 第27-31页 |
2.2.1 基本传热过程方程 | 第29-30页 |
2.2.2 能量守恒方程 | 第30页 |
2.2.3 模型公式 | 第30页 |
2.2.4 模型公式中各基本参数的计算 | 第30-31页 |
2.3 换热管外污垢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31-38页 |
2.3.1 污垢分类 | 第31-32页 |
2.3.2 污垢形成过程分析 | 第32-34页 |
2.3.3 污垢热阻监测方法 | 第34-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淋激式换热器实验研究 | 第39-61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39页 |
3.2 实验系统 | 第39-47页 |
3.2.1 实验原理 | 第39-40页 |
3.2.2 实验装置设计及选用 | 第40-47页 |
3.3 实验方案 | 第47-57页 |
3.3.1 系统能效比研究实验方案 | 第47-50页 |
3.3.2 喷淋密度对换热量影响实验方案 | 第50-53页 |
3.3.3 喷淋方式对换热影响实验方案 | 第53-54页 |
3.3.4 污水温度对换热影响实验方案 | 第54-55页 |
3.3.5 换热管外污垢热阻特性实验方案 | 第55-57页 |
3.4 实验误差分析 | 第57-60页 |
3.4.1 间接测量值的误差传递分析 | 第57-59页 |
3.4.2 直接测量值的误差分析 | 第59-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4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61-95页 |
4.1 能效比影响因素研究 | 第61-69页 |
4.1.1 喷淋密度对能效比影响 | 第61-64页 |
4.1.2 空气进口温度对能效比影响 | 第64-67页 |
4.1.3 污水温度对能效比影响 | 第67-69页 |
4.2 喷淋密度对换热影响研究 | 第69-76页 |
4.2.1 换热管外液膜流态影响分析 | 第69-72页 |
4.2.2 喷淋密度对沿程污水温度影响 | 第72-73页 |
4.2.2 喷淋密度对换热影响分析 | 第73-76页 |
4.3 喷淋方式对换热影响分析 | 第76-78页 |
4.4 污水温度对换热影响研究 | 第78-84页 |
4.4.1 换热管外结冰情况分析 | 第78-81页 |
4.4.2 污水温度对换热影响分析 | 第81-84页 |
4.5 换热管外污垢热阻特性研究 | 第84-89页 |
4.5.1 换热管外污垢热阻生长特性 | 第84-87页 |
4.5.2 防垢、抑垢及除垢措施 | 第87-89页 |
4.6 淋激式换热器管外对流换热系数实验关联式 | 第89-9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5-99页 |
5.1 结论 | 第95-97页 |
5.2 创新点 | 第97页 |
5.3 展望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