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人·媒·城互动研究--以重庆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城市与城市形象第10-11页
        1.2.2 人·媒·城各要素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重庆城市形象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第13-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内容框架第13-14页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4-16页
        1.4.1 创新之处第14页
        1.4.2 不足与有待改进之处第14-16页
2 新媒体环境下人·媒·城·要素辨析第16-23页
    2.1 城市第16-17页
        2.1.1 狭义的城市:政府塑造城市形象第16页
        2.1.2 广义的城市:市民的物质、精神生活空间第16-17页
    2.2 媒介第17-18页
        2.2.1 城市的集群化传播载体第17-18页
        2.2.2 市民感知城市的“窗口”与“桥梁”第18页
    2.3 市民第18-19页
        2.3.1 城市中的传播主体第18-19页
        2.3.2 媒介传播的内部受众第19页
    2.4 新媒体环境下人·媒·城发展现状第19-23页
        2.4.1 媒介融合时代,政府话语权的稀释与市民重构城市形象第19-20页
        2.4.2 新媒体发展,大众传媒“把关人”与“议程设置”功能减弱第20-21页
        2.4.3 碎片信息与“圈群文化”,市民面临新拟态环境与认同困境第21-23页
3 市民与城市多重景观:以重庆马拉松为例第23-29页
    3.1 核心概念——景观第23页
    3.2 重庆国际马拉松赛——城市体育狂欢第23-25页
        3.2.1 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简述第23-24页
        3.2.2 重庆国际马拉松赛对重庆的影响第24-25页
    3.3 市民与城市多重景观第25-29页
        3.3.1 城市动态景观第25-26页
        3.3.2 城市文化景观第26-27页
        3.3.3 城市消费景观第27-29页
4 新媒体中的城市:微博上的重庆第29-37页
    4.1 微博概述第29-30页
    4.2 微博与城市形象塑造第30-31页
        4.2.1 城市形象的传播范围大幅扩大第30页
        4.2.2 城市形象更加全面与真实第30页
        4.2.3 城市形象的传播速度与频率加快第30-31页
    4.3 微博上的重庆:以“重庆微发布”、“重庆商报”、“人人爱重庆”为例第31-37页
        4.3.1 选样原因及方法第31-32页
        4.3.2“重庆微发布”、“重庆商报”、“人人爱重庆”比较分析第32-36页
        4.3.3 研究小结第36-37页
5 市民与媒介:重庆市民新媒体使用及城市感知研究第37-47页
    5.1 核心概念——媒介素养第37页
    5.2 城市形象塑造中市民新媒介素养的多维度提升途径第37-39页
        5.2.1 近用维度——提高识别选择能力第37-38页
        5.2.2 评判维度——增强质疑思辨能力第38-39页
        5.2.3 创作维度——培养互动使用能力第39页
    5.3 重庆市民新媒体环境下参与城市形象塑造调查第39-47页
        5.3.1 研究方法概述第39-40页
        5.3.2 调查对象人口学基本特征第40-42页
        5.3.3 重庆市民新媒体使用概况第42-44页
        5.3.4 重庆市民与重庆城市形象第44-46页
        5.3.5 研究小结第46-47页
6 新媒体环境下城市形象塑造人·媒·城互动策略第47-52页
    6.1 政府:全面构建城市主体形象第47-48页
        6.1.1 宏观主导,引领城市形象塑造主方向第47页
        6.1.2 微观监测,确保城市形象正确舆论环境第47-48页
        6.1.3 增强互动性,建立开放式话语模式第48页
    6.2 媒介:多角度促进城市形象推广第48-50页
        6.2.1 以受众为本进行城市信息传播第48-49页
        6.2.2 加强城市碎片信息整合传播第49页
        6.2.3 提升专业素质培养互联网思维第49-50页
    6.3 市民:参与塑造城市多面形象第50-52页
        6.3.1 推进互动制度化促进城市政府形象第50页
        6.3.2 提升网络参与素质塑造良好市民形象第50-51页
        6.3.3 提高媒介素养丰富城市形象细节第51-52页
7 结语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附录第56-58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6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56-57页
    C. 公众问卷调查样本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以重庆房地产企业为例
下一篇:韩国综艺节目在中国的收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