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

羌塘盆地冻土区钻探岩芯微生物群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课题背景第15-24页
        1.1.1 天然气水合物及其成因第15-16页
        1.1.2 冻土简介第16-17页
        1.1.3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现状第17-18页
        1.1.4 极端微生物第18-19页
        1.1.5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第19-20页
        1.1.6 高通量测序简介第20-23页
        1.1.7 微生物分类学及其意义第23-24页
    1.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 课题意义第25-27页
第二章 钻井样品采集与处理第27-33页
    2.1 引言第27-28页
    2.2 材料第28页
    2.3 方法第28-32页
        2.3.1 样品的采集第28-30页
        2.3.2 样品预处理第30-32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第33-63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材料第33页
    3.3 方法第33-38页
        3.3.1 高通量测序前准备第33-36页
        3.3.2 高通量测序分析第36-37页
        3.3.3 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第37-38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8-61页
        3.4.1 土壤基因组提取结果第38页
        3.4.2 PCR分析结果第38-40页
        3.4.3 QK4细菌结果分析第40-45页
        3.4.4 QK4古菌结果分析第45-50页
        3.4.5 QK5细菌结果分析第50-55页
        3.4.6 QK5古菌结果分析第55-60页
        3.4.7 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结果第60-61页
    3.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之间关系第63-75页
    4.1 引言第63页
    4.2 材料第63页
    4.3 方法第63-64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4-73页
        4.4.1 细菌菌门组成与岩性关系第64-70页
        4.4.2 微生物多样性关联气体含量第70-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微生物新种的鉴定第75-91页
    5.1 引言第75页
    5.2 材料第75页
    5.3 方法第75-82页
        5.3.1 标准株的购买及活化第75-76页
        5.3.2 表观性状实验第76-79页
        5.3.3 新种理化性质分析第79-80页
        5.3.4 化学性质分析第80-82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82-89页
        5.4.1 系统发育分析第82-83页
        5.4.2 表观性状实验结果第83-84页
        5.4.3 新种理化性质分析结果第84-86页
        5.4.4 新种化学性质分析结果第86-89页
    5.5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91-93页
    6.1 结论第91-92页
    6.2 创新性第92页
    6.3 问题与建议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附录第97-101页
    一. 常用仪器第97-98页
    二. 常用药品第98-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3-105页
作者与导师简介第105-106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集成的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研究
下一篇:祁连冻土区DK-9号试验井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一株新种微生物的分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