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9-13页 |
(一)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性 | 第9-12页 |
(二)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行政立法研究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二、研究概况综述 | 第13-17页 |
(一)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二)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三) 研究概况小结 | 第16-17页 |
三、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 第17页 |
四、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 第19-27页 |
一、我国近年来交通事故统计概况 | 第19-23页 |
二、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一) 人的因素 | 第24-25页 |
(二) 车辆的因素 | 第25-26页 |
(三) 道路的因素 | 第26页 |
(四) 环境的因素 | 第26页 |
三、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行政立法现状 | 第27-30页 |
一、我国道路交通行政法规体系概览 | 第27页 |
二、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行政立法现状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法制问题探析 | 第30-40页 |
一、道路交通安全行政立法之间的冲突 | 第30-32页 |
(一)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责任保险存在的法条冲突 | 第30-31页 |
(二) 非现场执法存在的法条冲突 | 第31-32页 |
(三) 车辆年检存在的法条冲突 | 第32页 |
二、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法规部分条文不明确 | 第32-34页 |
(一) 机动车超载行驶的治理需要明确 | 第32-33页 |
(二) 机动车超速行驶的规定模糊不清 | 第33-34页 |
(三) 摩托车管理的规定过于粗略 | 第34页 |
三、交通事故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一)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有待明晰 | 第35-36页 |
(二)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救济方式缺失 | 第36-37页 |
四、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一) 执法监督措施不到位易滋生腐败 | 第37-38页 |
(二) 非现场处罚的执法困境 | 第38-39页 |
五、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行政法制的思考 | 第40-49页 |
一、加强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行政立法工作 | 第40-42页 |
(一) 加强对现行法律法规的清理和修改 | 第40页 |
(二) 加强配套法规的制订工作 | 第40-41页 |
(三) 提高立法的全面性和具体性 | 第41-42页 |
二、完善交通事故认定制度 | 第42-45页 |
(一) 明确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为具体行政行为 | 第42-43页 |
(二) 拓宽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救济渠道 | 第43-45页 |
三、完善道路交通执法监督 | 第45-46页 |
四、完善非现场执法程序 | 第46-49页 |
(一) 规范非现场执法的告知程序 | 第46-47页 |
(二) 合理开展非现场执法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