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建设机制的运行机理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 第21-22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 | 第22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页 |
1.4.2 研究的重难点 | 第22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2.1 保障性住房建设机制基本概念 | 第25-29页 |
2.1.1 保障性住房 | 第25页 |
2.1.2 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 | 第25页 |
2.1.3 保障性住房建设机制 | 第25-27页 |
2.1.4 保障性住房的长效运行目标 | 第27-29页 |
2.2 保障性住房建设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9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9页 |
2.2.2 不完全合约理论 | 第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机制的运行机理 | 第30-52页 |
3.1 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机制的发展与运行 | 第30-36页 |
3.1.1 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制度环境变迁 | 第30-31页 |
3.1.2 中央政府与天津市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31-33页 |
3.1.3 天津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主体关系 | 第33-36页 |
3.2 天津市保障性住房激励机制的运行机理 | 第36-42页 |
3.2.1 市政府对房地产商的权益激励 | 第36-38页 |
3.2.2 准入标准扩面对受益群体的需求激励 | 第38-40页 |
3.2.3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多元融资激励 | 第40-42页 |
3.3 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制约机制的运行机理 | 第42-47页 |
3.3.1 准入退出标准的规范化实施 | 第42-44页 |
3.3.2 制度安排下的主体权责规范 | 第44-45页 |
3.3.3 保障性住房的价格规制 | 第45-47页 |
3.4 天津市保障性住房保障机制的运行机理 | 第47-51页 |
3.4.1 保障性住房规划的事前保障 | 第47-48页 |
3.4.2 住房项目动态管理的事后保障 | 第48-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机制的运行问题 | 第52-60页 |
4.1 保障性住房激励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52-55页 |
4.1.1 委托代理模式激励成本偏高 | 第52-53页 |
4.1.2 保障性住房融资渠道受限 | 第53-55页 |
4.2 保障性住房制约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55-57页 |
4.2.1 受保障人群对房屋分配的逆向选择 | 第55-56页 |
4.2.2 政府过度干预形成制约性路径 | 第56-57页 |
4.3 保障性住房保障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57-59页 |
4.3.1 保障方式缺乏灵活性 | 第57-58页 |
4.3.2 事前事后保障落实不到位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机制的优化路径 | 第60-68页 |
5.1 从保障性住房激励机制运作方面优化 | 第60-63页 |
5.1.1 有效降低委托代理激励成本 | 第60-61页 |
5.1.2 强化合约主体的权益激励 | 第61-62页 |
5.1.3 拓展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模式 | 第62-63页 |
5.2 从保障性住房制约机制运作方面优化 | 第63-65页 |
5.2.1 合理界定准入退出标准 | 第63-64页 |
5.2.2 调价定价机制接轨住房市场 | 第64-65页 |
5.3 从保障性住房保障机制运作方面优化 | 第65-67页 |
5.3.1 多元化方式调节各层次供求平衡 | 第65-66页 |
5.3.2 灵活制定监管保障政策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