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43页 |
1.1 NPS/NPSR系统相关简介 | 第9-15页 |
1.1.1 NPS/NPSR的发现及分布 | 第9-13页 |
1.1.2 NPS的系统发育与结构活性研究 | 第13-14页 |
1.1.3 NPSR基因的多态性 | 第14-15页 |
1.2 NPS的生物活性 | 第15-34页 |
1.2.1 体外研究 | 第15-17页 |
1.2.2 体内研究 | 第17-31页 |
1.2.2.1 自主运动 | 第18-20页 |
1.2.2.2 睡眠与觉醒 | 第20-22页 |
1.2.2.3 焦虑和情绪 | 第22-24页 |
1.2.2.4 恐惧和恐惧记忆 | 第24-26页 |
1.2.2.5 学习记忆 | 第26-27页 |
1.2.2.6 药物成瘾 | 第27-28页 |
1.2.2.7 摄食 | 第28-29页 |
1.2.2.8 免疫调节 | 第29-30页 |
1.2.2.9 氧化应激损伤 | 第30-31页 |
1.2.3 NPS介导杏仁核递质释放的调控 | 第31-34页 |
1.3 NPS构效关系研究 | 第34-43页 |
1.3.1 NPS片段 | 第34页 |
1.3.2 NPSR的肽类配体 | 第34-40页 |
1.3.3 NPSR的非肽类配体 | 第40-43页 |
第二章 立题依据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4-4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3.1.2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4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4-48页 |
3.2.1 小鼠外科手术 | 第44-46页 |
3.2.1.1 侧脑室单侧导管植入 | 第45页 |
3.2.1.2 基底外杏仁核(BLA)双侧导管植入 | 第45-46页 |
3.2.2 给药 | 第46-48页 |
3.2.2.1 药品配制 | 第46页 |
3.2.2.2 药物注射 | 第46页 |
3.2.2.3 新物体识别(NOR)实验 | 第46-47页 |
3.2.2.4 组织学鉴定 | 第47页 |
3.2.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实验设计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 | 第49-57页 |
5.1 i.c.v.注射NPS延长物体识别记忆的保留 | 第49-50页 |
5.2 i.c.v.注射NPS通过激活NPSR系统延长物体识别记忆 | 第50-51页 |
5.3 i.c.v.注射NPS反转MK801、东莨菪碱及Aβ1-42导致的记忆损伤 | 第51-53页 |
5.4 i.c.v.注射NPS通过激活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促进物体识别记忆的形成 | 第53-54页 |
5.5 BLA注射NPS通过激活BLA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促进物体识别记忆的形成 | 第54-55页 |
5.6 组织学鉴定结果 | 第55-57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7-62页 |
6.1 讨论 | 第57-60页 |
6.2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