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芳香族化合物的生产论文--酚、芳香醇及其衍生物论文--酚的功能衍生物论文

对氨基苯酚生产安全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研究综述第10-14页
        1.3.1 国外企业安全管理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内企业安全管理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5页
        1.4.2 研究思路第15页
        1.4.3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对氨基苯酚生产安全特点及安全管理现状第16-23页
    2.1 加氢还原法生产工艺简介第16-17页
    2.2 对氨基苯酚生产安全生产特点第17-19页
        2.2.1 生产过程危险性大第17-18页
        2.2.2 生产中受影响因素多第18页
        2.2.3 事故发生后污染大第18页
        2.2.4 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第18页
        2.2.5 对员工的素质要求高第18-19页
        2.2.6 生产设备技术成熟可靠第19页
        2.2.7 同行业间的竞争激烈第19页
    2.3 安全管理现状分析第19-23页
第三章 对氨基苯酚生产过程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第23-36页
    3.1 危险及有害因素辨识依据及结果第23-24页
        3.1.1 辨识依据第23页
        3.1.2 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结果第23-24页
    3.2 风险评价第24-25页
    3.3 生产装置和生产场所固有危险风险分析第25-26页
    3.4 对氨基苯酚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分析第26-30页
        3.4.1 泄露事故第26-28页
        3.4.2 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分析第28页
        3.4.3 化学品中毒性事故第28-29页
        3.4.4 灼烫伤事故分析第29-30页
    3.5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风险分析第30-34页
        3.5.1 涉及到的危险化工工艺第31页
        3.5.2 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风险评价第31-33页
        3.5.3 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防范措施第33-34页
    3.6 工艺技术及设施先进性可靠性分析第34-36页
        3.6.1 主要技术、工艺安全可靠性分析第34-35页
        3.6.2 主要装置及设施安全可靠性分析第35-36页
第四章 对氨基苯酚生产安全管理体系策划和建立第36-55页
    4.1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依据第36-38页
    4.2 建立安全生产的有效管控体系第38-41页
        4.2.1 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第38页
        4.2.2 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第38-39页
        4.2.3 明确安全管控体系中的职能第39-40页
        4.2.4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第40-41页
        4.2.5 注重发挥奖惩作用第41页
        4.2.6 持续推进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与运行第41页
    4.3 深入开展安全培训第41-46页
        4.3.1 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第42-43页
        4.3.2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第43-46页
    4.4 深化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强化隐患治理工作第46-47页
        4.4.1 深化危险因素辨识第46页
        4.4.2 强化隐患治理工作第46-47页
    4.5 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第47-48页
    4.6 深化环境管理第48-49页
    4.7 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第49-55页
        4.7.1 项目选址与平面布置方面的对策措施第49页
        4.7.2 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安全对策措施第49-50页
        4.7.3 危险化学品生产或者储存过程配套和辅助工程方面对策措施第50页
        4.7.4 事故应急救援及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与建议第50-52页
        4.7.5 环境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第52-53页
        4.7.6 员工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方面的对策措施第53-55页
第五章 对氨基苯酚生产线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效果分析第55-59页
    5.1 某医药化工对氨基苯酚生产车间项目简介第55页
    5.2 运行后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第55-57页
        5.2.1 人的因素方面第55-56页
        5.2.2 物的因素方面第56页
        5.2.3 管理因素方面第56-57页
    5.3 取得的成效第57-58页
    5.4 存在的不足第58-5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6.1 结论第59-60页
    6.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外在线气体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丁醇定向驯化集胞藻PCC 6803及其耐受性的代谢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