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虚拟机与虚拟机自省技术 | 第13-19页 |
1.2.1 主流虚拟机监控器的对比 | 第16-17页 |
1.2.2 虚拟机自省技术 | 第17-19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20-22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相关工作 | 第23-28页 |
2.1 自省技术的应用 | 第23-25页 |
2.1.1 入侵检测 | 第23-24页 |
2.1.2 恶意软件分析 | 第24页 |
2.1.3 内存取证 | 第24-25页 |
2.2 被动式自省技术 | 第25-26页 |
2.3 主动式自省技术 | 第26-28页 |
第三章 ShadowContext | 第28-48页 |
3.1 KVM系统总览 | 第28页 |
3.2 ShadowContext系统概述 | 第28-32页 |
3.2.1 ShadowContext系统架构 | 第28-30页 |
3.2.2 威胁模型 | 第30-32页 |
3.3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2-40页 |
3.3.1 主要思想 | 第32-33页 |
3.3.2 空壳进程创建 | 第33-34页 |
3.3.3 系统调用筛选 | 第34-37页 |
3.3.4 系统调用重定向 | 第37-38页 |
3.3.5 防御机制 | 第38-40页 |
3.4 系统实现细节 | 第40-44页 |
3.5 ShadowContext与相关工作的比较 | 第44-48页 |
3.5.1 Virtuoso | 第44-45页 |
3.5.2 VMST | 第45-46页 |
3.5.3 Syringe | 第46页 |
3.5.4 ShadowContext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实验与分析 | 第48-59页 |
4.1 实验设计 | 第48页 |
4.2 有效性 | 第48-51页 |
4.3 性能开销 | 第51-54页 |
4.4 对客户机的影响 | 第54-56页 |
4.5 安全性 | 第56-57页 |
4.6 通用性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2页 |
5.1 局限性与未来工作 | 第59-60页 |
5.2 总结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