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S分行信贷部门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本文的体系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及其内部控制理论 | 第16-21页 |
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信贷业务涵义 | 第16页 |
2.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主要风险 | 第16-18页 |
2.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2.3.1 相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 第18-19页 |
2.3.2 商业银行信贷部门内部控制的目的 | 第19页 |
2.3.3 商业银行信贷部门内部控制的原则 | 第19-20页 |
2.3.4 商业银行信贷部门内部控制要素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比较 | 第21-27页 |
3.1 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 | 第21-22页 |
3.1.1 贷款风险评估 | 第21页 |
3.1.2 贷款的发放和管理 | 第21页 |
3.1.3 贷款检查 | 第21-22页 |
3.1.4 贷款的风险管理体系 | 第22页 |
3.2 德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 | 第22-23页 |
3.2.1 行业团队专责管理 | 第22页 |
3.2.2 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相互独立 | 第22页 |
3.2.3 强大的计算机数据库共享系统 | 第22-23页 |
3.2.4 内部审计职能独立 | 第23页 |
3.3 法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 | 第23-24页 |
3.3.1 独立的风险控制组织体系 | 第23页 |
3.3.2 科学的风险管理和信贷组合 | 第23页 |
3.3.3 严格的授信授权制度 | 第23页 |
3.3.4 严密的风险评估体系 | 第23-24页 |
3.3.5 规范的信贷操作程序 | 第24页 |
3.3.6 实时的在线监督和控制 | 第24页 |
3.3.7 定期的贷后跟踪管理 | 第24页 |
3.4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启示 | 第24-27页 |
第四章 民生银行S分行信贷部门内部控制分析 | 第27-42页 |
4.1 民生银行总体情况 | 第27-29页 |
4.2 民生银行S分行基本情况 | 第29-31页 |
4.3 民生银行S分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 | 第31-38页 |
4.3.1 信贷组织架构和各部门职责 | 第31-32页 |
4.3.2 信贷业务流程和BBSP系统 | 第32-33页 |
4.3.3 客户信用评级管理 | 第33-34页 |
4.3.4 信贷业务审查工作 | 第34页 |
4.3.5 信贷资产分类 | 第34-37页 |
4.3.6 贷后检查 | 第37-38页 |
4.4 民生银行S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不足 | 第38-42页 |
4.4.1 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 第38-39页 |
4.4.2 信贷风险的评估水平有待提高 | 第39-40页 |
4.4.3 信贷流程操作存在风险 | 第40-41页 |
4.4.4 信息系统预警未充分发挥作用 | 第41页 |
4.4.5 内部监督独立性不强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完善民生银行S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 第42-51页 |
5.1 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 第42-44页 |
5.1.1 合理设计信贷组织结构 | 第42页 |
5.1.2 培养“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文化 | 第42-43页 |
5.1.3 建设高素质的信贷队伍 | 第43-44页 |
5.2 完善信贷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 | 第44-45页 |
5.2.1 继续推行内部评级法的应用 | 第44-45页 |
5.2.2 精细贷款质量的划分 | 第45页 |
5.3 完善信贷流程控制 | 第45-48页 |
5.3.1 做好前期调查 | 第45-46页 |
5.3.2 认真负责地进行贷前调查 | 第46页 |
5.3.3 把好贷款审批关 | 第46-47页 |
5.3.4 加强合规性审查 | 第47页 |
5.3.5 加强信贷检查管理 | 第47-48页 |
5.4 加强授信信息系统建设 | 第48-49页 |
5.4.1 加强电子系统基础设施风险防范 | 第48-49页 |
5.4.2 加强授信电子化系统建设 | 第49页 |
5.4.3 完善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 第49页 |
5.5 加强内部监督独立性 | 第49-51页 |
5.5.1 加强审贷分离 | 第49-50页 |
5.5.2 提高风险部门独立性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