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雷达论文--雷达:按体制分论文--相控阵雷达论文

基于SiP技术T/R组件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基于SIP技术T/R组件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1-18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T/R组件设计方案第20-25页
    2.1 T/R组件技术指标第20页
    2.2 T/R组件方案设计第20-22页
        2.2.1 总体方案设计第20-21页
        2.2.2 总体电路实施方案第21-22页
    2.3 收发支路设计第22-24页
        2.3.1 接收支路设计第22-23页
        2.3.2 发射支路设计第23-24页
    2.4 多层复合介质基板第24页
    2.5 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多层基板互连结构研究第25-47页
    3.1 多层基板传输线第25-30页
        3.1.1 多层基板微带线第25-26页
        3.1.2 多层基板类接地型共面波导结构第26-30页
    3.2 单层膜片加载式微带-微带互连结构第30-39页
        3.2.1 理论分析第31-37页
            3.2.1.1 类同轴传输区第31-33页
            3.2.1.2 单层膜片加载微带-微带互连区第33-37页
        3.2.2 仿真分析第37-39页
    3.3 三层膜片加载式微带-微带互连结构第39-41页
    3.4 多层基板微带-微带90度转角互连结构设计第41-43页
    3.5 双孔式微带-微带互连结构设计第43-44页
    3.6 三层复合介质基板双膜片加载式微带-微带互连结构设计第44-45页
    3.7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多层基板键合互连仿真研究第47-57页
    4.1 微带线之间的键合互联第47-49页
        4.1.1 微带线之间金带键合建模分析第47-48页
        4.1.2 微带线之间金丝键合建模分析第48-49页
    4.2 微带线键合互连处距微带-微带互连孔中心最短距离分析第49-51页
        4.2.1 采用金带键合距互连孔最短距离分析第49页
        4.2.2 采用金丝键合距互连孔最短距离分析第49-51页
    4.3 芯片与微带线键合互连仿真分析第51-56页
        4.3.1 芯片金丝键合仿真分析第51-53页
        4.3.2 芯片与芯片之间最短距离分析第53页
        4.3.3 芯片距离微带线转角的最短距离分析第53-54页
        4.3.4 微带-微带互连结构距离芯片的最短距离分析第54-56页
    4.4 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多层基板加工精度误差分析第57-70页
    5.1 单层、三层膜片加载微带-微带互连结构膜片半径加工误差分析第57-60页
        5.1.1 单层膜片互连结构第57-59页
        5.1.2 三层膜片互连结构第59-60页
    5.2 信号通孔位置偏移误差分析第60-62页
    5.3 导体带宽度误差分析第62-63页
    5.4 金属通孔加工误差分析第63-66页
        5.4.1 金属通孔加工半径误差第63-65页
            5.4.1.1 金属接地孔半径误差第63-64页
            5.4.1.2 信号通孔半径误差第64-65页
        5.4.2 接地屏蔽孔间距误差第65-66页
    5.5 复合介质基板误差分析第66-69页
        5.5.1 CLTE介质基板介电常数变化第66-67页
        5.5.2 基板和半固化片厚度变化第67-69页
    5.6 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T/R模块热仿真分析第70-83页
    6.1 T/R组件散热设计方案第70-72页
        6.1.1 功率放大器散热设计方案一第70-71页
        6.1.2 功率放大器散热设计方案二第71-72页
    6.2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72-75页
        6.2.1 散热结构第72-73页
        6.2.2 模型中的材料特性及热源设置第73-75页
    6.3 热仿真结果及验证第75-82页
        6.3.1 PA芯片a方案一热仿真第75-77页
            6.3.1.1 四层复合介质基板PA芯片a方案一第75-76页
            6.3.1.2 三层复合介质基板PA芯片a方案一第76-77页
        6.3.2 T/R组件所有有源芯片方案一热仿真第77-79页
        6.3.3 PA芯片b方案一热仿真第79-80页
        6.3.4 PA芯片b方案二热仿真第80-82页
    6.4 小结第82-83页
第七章 加工版图及测试分析第83-98页
    7.1 多层介质基板互连结构加工版图及测试第83-91页
        7.1.1 三层膜片加载式微带-微带互连结构加工版图第83-85页
        7.1.2 互连结构测试结果及分析第85-90页
        7.1.3 单层膜片加载互连及其他改进型互连结构版图设计第90-91页
    7.2 T/R组件总体版图设计及加工测试第91-95页
        7.2.1 总体版图一第91-93页
        7.2.2 总体版图二第93-95页
    7.3 接收支路及发射支路装配及测试第95-97页
        7.3.1 接收支路测试第95-96页
        7.3.2 发射支路测试第96-97页
    7.4 小结第97-98页
第八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第98-100页
    8.1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98-99页
    8.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精度InSAR配准及相位解缠技术研究
下一篇:宽波束圆极化天线单元及阵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