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7页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1页
        1.研究背景第9-11页
        2.研究意义第11页
    (二)研究现状第11-15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三)研究方法第15-16页
        1.文献研究法第15页
        2.归纳总结法第15页
        3.问卷调查法第15页
        4.经验总结法第15-16页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6-17页
        1.创新点第16页
        2.不足之处第16-17页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内涵与理论基础第17-23页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内涵第17-19页
        1.新媒体的内涵第17-18页
        2.新媒体时代网络教学的内涵第18页
        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内涵第18-19页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第19-23页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第19-20页
        2.大众传播载体理论第20-21页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1-23页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第23-29页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第23-26页
        1.新媒体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第23-25页
        2.新媒体对大学生会产生负面影响第25-26页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双重影响第26-29页
        1.新媒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发展机遇第26-27页
        2.新媒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挑战第27-29页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现状第29-38页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对网络教学的认识第29-31页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认识到网络教学的重要性第29-30页
        2.大学生普遍接受和认可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第30-31页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取得的成效第31-32页
        1.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始尝试网络教学第31页
        2.很多高校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学习第31-32页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第32-38页
        1.缺少多个网络平台的优势互补第32-33页
        2.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第33-34页
        3.网络教学缺少部门间的合作第34-35页
        4.缺少相应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第35-36页
        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教学能力不强第36-38页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第38-43页
    (一)合理性和辅助性原则第38-39页
        1.合理性原则第38-39页
        2.辅助性原则第39页
    (二)学生主体性和交互性原则第39-41页
        1.学生主体性原则第39-40页
        2.交互性原则第40-41页
    (三)科学性和适应性原则第41-43页
        1.科学性原则第41页
        2.适应性原则第41-43页
五、推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对策第43-53页
    (一)奠定基础——建立深度融合的网络教学平台第43-48页
        1.科学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站第43-44页
        2.灵活运用移动学习平台第44-46页
        3.合理使用精品开放课程第46-47页
        4.巧妙使用社交软件第47-48页
    (二)抓住关键——加强领导、齐抓共建第48-49页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第48页
        2.各部门齐抓共建形成教育合力第48-49页
    (三)形成保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第49-51页
        1.建立网络技术人员队伍第49-50页
        2.给予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持第50页
        3.设立网络教学建设基金和奖励制度第50-51页
    (四)确保支撑——加强教师考评改革和师生培训第51-53页
        1.加强新媒体视域下的考评改革第51-52页
        2.加强师生运用新媒体的培训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27-1937年江苏省中等师范教育研究
下一篇:高校大班额课堂教学中“边缘人”问题的研究--以辽宁省某大学英语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