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发展历史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18-27页 |
2.1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介绍 | 第18-20页 |
2.1.1 生化免疫分析实验的操作规程 | 第18-19页 |
2.1.2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工作过程 | 第19页 |
2.1.3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的关键问题 | 第19-20页 |
2.2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性能设计需求 | 第20-21页 |
2.3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总体设计 | 第21-26页 |
2.3.1 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 第21-25页 |
2.3.2 软件总体结构模块化设计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多任务优化调度 | 第27-37页 |
3.1 调度问题分析 | 第27-28页 |
3.2 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3.3 基于蚁群算法求解过程的设计 | 第30-33页 |
3.3.1 蚁群算法简介 | 第30-31页 |
3.3.2 基于蚁群算法的求解过程 | 第31-32页 |
3.3.3 改进的蚁群算法 | 第32-33页 |
3.4 实例分析与验证 | 第33-36页 |
3.4.1 仿真实例 | 第33-34页 |
3.4.2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 第37-49页 |
4.1 数据库系统概述 | 第37-38页 |
4.1.1 数据库基本概念 | 第37页 |
4.1.2 关系型数据库 | 第37页 |
4.1.3 SQL 语言 | 第37-38页 |
4.2 数据库的选择 | 第38页 |
4.3 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38-40页 |
4.3.1 ADO.NET 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38-39页 |
4.3.2 数据库访问控件介绍 | 第39-40页 |
4.4 数据库模块分析与设计 | 第40-48页 |
4.4.1 数据库模块的需求分析 | 第41页 |
4.4.2 数据库设计要求 | 第41页 |
4.4.3 数据库基础表的设计 | 第41-45页 |
4.4.4 数据库基本操作实现 | 第45-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应用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9-61页 |
5.1 软件系统设计概述 | 第49-50页 |
5.1.1 软件开发平台与开发工具 | 第49-50页 |
5.1.2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 | 第50页 |
5.2 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系统软件设计要求 | 第50-51页 |
5.2.1 界面设计要求 | 第50-51页 |
5.2.2 模块化要求 | 第51页 |
5.3 应用软件系统模块化设计 | 第51-60页 |
5.3.1 定位校准模块 | 第52页 |
5.3.2 实验项目(组)编辑模块 | 第52-53页 |
5.3.3 主控板的单点控制模块 | 第53-54页 |
5.3.4 优化调度模块 | 第54-56页 |
5.3.5 通讯模块 | 第56-58页 |
5.3.6 实时监控模块 | 第58-59页 |
5.3.7 结果报告单打印模块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测试 | 第61-67页 |
6.1 硬件调试 | 第61-62页 |
6.2 软件调试 | 第62页 |
6.3 软硬件联调 | 第62-63页 |
6.3.1 通信异常处理 | 第63页 |
6.3.2 运动异常处理 | 第63页 |
6.4 系统性能测试 | 第63-66页 |
6.4.1 加样精度测试 | 第64-65页 |
6.4.2 孵育温度测试 | 第65-6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