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柏拉图正义观研究缘由 | 第10-11页 |
(二) 柏拉图正义观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柏拉图正义观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2、柏拉图正义观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3、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一、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一) 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 | 第14-16页 |
1、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14页 |
2、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家族背景 | 第14-15页 |
3、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个人背景 | 第15-16页 |
(二) 柏拉图正义观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1、柏拉图正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6-17页 |
2、柏拉图正义观的理论前提灵魂说和理念论 | 第17-21页 |
二、柏拉图正义观的主要内容 | 第21-34页 |
(一) 国家正义观的内容 | 第21-24页 |
(二) 个人正义观的内容 | 第24-26页 |
(三) 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 | 第26-29页 |
1、对应关系 | 第27页 |
2、条件关系 | 第27-28页 |
3、优先关系 | 第28-29页 |
(四) 实现正义的途径 | 第29-31页 |
1、理性世界的途径:公共教育 | 第29-30页 |
2、现实世界的途径:实行公有制 | 第30-31页 |
3、统治者的途径:哲学王 | 第31页 |
(五) 发挥正义的功能,构建“理想国”是柏拉图国家正义的目的 | 第31-34页 |
1、结果善意义上的目的 | 第31-32页 |
2、本身善意义上的目的 | 第32-34页 |
三、对柏拉图正义观的评价 | 第34-39页 |
(一) 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正义理论 | 第34-35页 |
(二) 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国家理论 | 第35-36页 |
(三) 国家正义观开创了对制度正义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 第36-37页 |
(四) 柏拉图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 第37页 |
(五) 柏拉图正义观与文明发展史 | 第37-39页 |
四、柏拉图的正义观的当代价值 | 第39-44页 |
(一) 柏拉图正义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 第39-41页 |
1、和谐正义是一种多样化的动态平衡 | 第39页 |
2、和谐正义要注重社会交往中的诚信原则 | 第39-40页 |
3、和谐正义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 第40-41页 |
(二) 柏拉图正义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度完善的启示 | 第41-44页 |
1、加强职业管理者的素质 | 第41页 |
2、加强国家机关的组织建设 | 第41-43页 |
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