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协调 | 第14-15页 |
1.2.2 轨道交通站点及区域内公交站点设置 | 第15-17页 |
1.2.3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19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基础理论分析与特征研究 | 第20-28页 |
2.1 一体化功能 | 第20-21页 |
2.1.1 运能和速度对比 | 第20页 |
2.1.2 舒适度的比较 | 第20-21页 |
2.1.3 服务范围的比较 | 第21页 |
2.2 拓扑结构关系 | 第21-23页 |
2.2.1 轨道交通线路形态 | 第22页 |
2.2.2 空间拓扑结构关系 | 第22-23页 |
2.3 竞争合作关系 | 第23-27页 |
2.3.1 合作与竞争的必然性 | 第23页 |
2.3.2 合作分析 | 第23-25页 |
2.3.3 竞争分析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确定走向的轨道交通线路站点布局研究 | 第28-54页 |
3.1 站点布局分析 | 第28-29页 |
3.1.1 车站分类 | 第28页 |
3.1.2 车站组成 | 第28-29页 |
3.2 确定走向的轨道交通线路站间距优化 | 第29-33页 |
3.2.1 站间距优化模型 | 第29-32页 |
3.2.2 最优站间距模型确定 | 第32-33页 |
3.3 确定走向的轨道交通线路站址优化 | 第33-37页 |
3.3.1 站点参数的确定 | 第33-34页 |
3.3.2 站点选取的方法 | 第34-37页 |
3.4 实例应用——北京地铁17号线站点布局 | 第37-53页 |
3.4.1 线路概述 | 第38-39页 |
3.4.2 沿线土地利用分析 | 第39-42页 |
3.4.3 车站设置 | 第4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4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内常规公交站点优化 | 第54-74页 |
4.1 公交站点的优化配置 | 第54-55页 |
4.1.1 宏观层面站点选择 | 第54-55页 |
4.1.2 微观层面站点选择 | 第55页 |
4.2 公交站点宏观选址与调整 | 第55-62页 |
4.2.1 公交站点宏观选址模型 | 第55-60页 |
4.2.2 公交站点选址方案调整 | 第60-62页 |
4.3 公交站点微观设计 | 第62-66页 |
4.3.1 站点区域优化设计 | 第63-65页 |
4.3.2 站点工程优化设计 | 第65-66页 |
4.4 实例应用——北京地铁东直门站区域站点设置 | 第66-72页 |
4.4.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66页 |
4.4.2 公交站点宏观选址 | 第66-72页 |
4.4.3 公交站点微观设计 | 第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5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优化 | 第74-96页 |
5.1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思路 | 第74-76页 |
5.1.1 问题的提出 | 第74-75页 |
5.1.2 运营协调模型构建流程 | 第75-76页 |
5.2 运营协调分析 | 第76-77页 |
5.3 运营协调模型构建 | 第77-83页 |
5.3.1 假设条件 | 第77-78页 |
5.3.2 双层规划模型 | 第78-83页 |
5.3.3 模型算法设计 | 第83页 |
5.4 实例应用——石家庄地铁1号线及相关公交运营协调优化 | 第83-9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96-98页 |
6.1 结论 | 第96-97页 |
6.2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附录A | 第102-108页 |
作者简历 | 第108-11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