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1 镍基高温合金高温防护技术 | 第11-13页 |
1.1.1 金属涂层 | 第11-12页 |
1.1.2 玻璃涂层 | 第12页 |
1.1.3 热障涂层 | 第12-13页 |
1.2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技术 | 第13-14页 |
1.2.1 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结构及性能 | 第13页 |
1.2.2 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1.3 玻璃基涂层技术 | 第14-21页 |
1.3.1 玻璃基涂层性能 | 第14-16页 |
1.3.2 搪瓷涂层的制备技术 | 第16-17页 |
1.3.3 搪瓷涂层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4 玻璃基涂层的发展趋势 | 第18-21页 |
1.4 稀土在表面技术上的应用 | 第21-25页 |
1.4.1 稀土元素在玻璃基涂层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4.2 稀土元素在金属-陶瓷复合体系中的应用 | 第22页 |
1.4.3 稀土对合金熔覆层的影响 | 第22-23页 |
1.4.4 稀土对氧化膜层的影响 | 第23-25页 |
1.5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 第25-27页 |
2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设计及制备 | 第27-35页 |
2.1 涂层设计 | 第27-31页 |
2.1.1 涂层需具备的性能 | 第27页 |
2.1.2 设计思路 | 第27-28页 |
2.1.3 金属-陶瓷涂层中各组分简介 | 第28-31页 |
2.2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制备工艺及表征 | 第31-35页 |
2.2.1 玻璃粉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2 涂层制备工艺 | 第32-34页 |
2.2.3 涂层性能检测 | 第34-35页 |
3 CeO_2对金属-陶瓷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35-45页 |
引言 | 第35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3.2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5-42页 |
3.2.1 玻璃粉料分析 | 第35-37页 |
3.2.2 金属-陶瓷涂层宏观形貌 | 第37-38页 |
3.2.3 热震试验 | 第38页 |
3.2.4 硬度试验 | 第38-39页 |
3.2.5 涂层SEM微观形貌 | 第39-41页 |
3.2.6 讨论及分析 | 第41-42页 |
3.3 小结 | 第42-45页 |
4 镍粉对复合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45-55页 |
引言 | 第45页 |
4.1 镍粉含量对复合涂层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 镍粉粒径对复合涂层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 镍粉对涂层抗热震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落球冲击实验 | 第49-50页 |
4.4.1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4.4.2 实验结果 | 第49-50页 |
4.5 结果讨论及分析 | 第50-53页 |
4.5.1 显微缺陷的分析 | 第50-52页 |
4.5.2 镍粉比例及粒径对显微缺陷的影响机理 | 第52-53页 |
4.5.3 镍粉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机理 | 第53页 |
4.6 小结 | 第53-55页 |
5 烧结气氛对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55-67页 |
引言 | 第55页 |
5.0 两种工艺的差异 | 第55-56页 |
5.1 涂层宏观及显微形貌对比 | 第56-57页 |
5.2 涂层的组织结构分析对比 | 第57-58页 |
5.3 氧化实验 | 第58-63页 |
5.3.1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5.3.2 复合涂层高温氧化后显微形貌 | 第59-60页 |
5.3.3 氧化增重曲线对比 | 第60页 |
5.3.4 氧化后截面形貌及结构分析 | 第60-63页 |
5.3.5 氧化过程及原因分析 | 第63页 |
5.4 摩擦实验 | 第63-65页 |
5.4.1 摩擦实验原理简介 | 第63-64页 |
5.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4-65页 |
5.5 小结 | 第65-67页 |
6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致密化措施的尝试 | 第67-75页 |
引言 | 第67页 |
6.1 基底合金的高温氧化研究 | 第67-71页 |
6.1.1 基底合金的表面氧化膜结构 | 第67-69页 |
6.1.2 基底合金晶间腐蚀产物分析 | 第69-71页 |
6.2 金属-陶瓷复合涂层+Al_2O_3-BaO-B_2O_3-CeO_2玻璃涂层双层涂层试制 | 第71-74页 |
6.2.1 实验方案 | 第71-72页 |
6.2.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2-73页 |
6.2.3 实验的缺陷 | 第73-74页 |
6.3 小结 | 第74-75页 |
7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