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非战时军事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及其评价 | 第14-25页 |
| 2.1 军事物流、应急物流及军事应急物流 | 第14-16页 |
| 2.2 非战时军事应急物流保障 | 第16-21页 |
| 2.2.1 非战时军事应急物流保障概述 | 第16-17页 |
| 2.2.2 非战时军事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结构及运行机制 | 第17-19页 |
| 2.2.3 非战时军事应急物流保障存在的不足 | 第19-21页 |
| 2.3 非战时军事应急物流保障评价体系 | 第21-24页 |
| 2.3.1 概述 | 第21-22页 |
| 2.3.2 评价方法的比选 | 第22-2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非战时军事应急物流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25-38页 |
| 3.1 非战时军事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影响因素 | 第25-29页 |
| 3.1.1 指挥组织协调因素 | 第25-27页 |
| 3.1.2 资源运作因素 | 第27-28页 |
| 3.1.3 信息处理因素 | 第28-29页 |
| 3.2 非战时军事应急物流保障体系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9-36页 |
| 3.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29-30页 |
| 3.2.2 评价指标初选及修改 | 第30-35页 |
| 3.2.3 评价指标最终确定 | 第35-36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非战时军事应急物流保障体系评价模型构建 | 第38-49页 |
| 4.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42页 |
| 4.1.1 确定权重方法选择 | 第38-40页 |
| 4.1.2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初始权重 | 第40-41页 |
| 4.1.3 熵权法修正权重 | 第41-42页 |
| 4.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第42-48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X部队非战时军事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 | 第49-61页 |
| 5.1 MATLAB 中的运算功能简介 | 第49页 |
| 5.2 综合评价 | 第49-58页 |
| 5.2.1 评价指标隶属度确定 | 第49-52页 |
| 5.2.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52-55页 |
| 5.2.3 综合评价结果 | 第55-58页 |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附录 | 第65-7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