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容错性能分析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1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可靠技术概述 | 第10-12页 |
| 1.3 永磁同步电动机概述 | 第12-15页 |
| 1.3.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分类 | 第12页 |
| 1.3.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 | 第12-15页 |
| 1.4 永磁容错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2 双三相电机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 第21-32页 |
| 2.1 引言 | 第21页 |
| 2.2 双三相电机极槽配合分析 | 第21-22页 |
| 2.3 双三相绕组分析 | 第22-27页 |
| 2.3.1 各相电枢绕组分布 | 第23-25页 |
| 2.3.2 各相绕组实际分布 | 第25-27页 |
| 2.4 双三相电机参数分析 | 第27-28页 |
| 2.5 双三相电机仿真模型建立 | 第28-31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3 双三相电机性能分析 | 第32-44页 |
| 3.1 引言 | 第32页 |
| 3.2 电机空载性能分析 | 第32-36页 |
| 3.3 电机额定运行分析 | 第36-38页 |
| 3.4 电机绕组间耦合性分析 | 第38-41页 |
| 3.5 电机绕组间互感分析 | 第41-4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4 双三相电机容错性能分析 | 第44-58页 |
| 4.1 引言 | 第44页 |
| 4.2 双三相电机的容错机理分析 | 第44-45页 |
| 4.3 一相绕组短路故障性能分析 | 第45-55页 |
| 4.3.1 各相绕组磁链波形 | 第46-48页 |
| 4.3.2 各相绕组电流波形 | 第48-52页 |
| 4.3.3 电机转矩性能分析 | 第52-55页 |
| 4.4 缺相运行分析 | 第55-5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