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0-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8页 |
1.1 肿瘤多药耐药产生机制 | 第12-15页 |
1.1.1 药物转运蛋白介导的肿瘤MDR | 第12-13页 |
1.1.2 酶介导的肿瘤MDR | 第13-14页 |
1.1.3 细胞凋亡介导的肿瘤MDR | 第14-15页 |
1.2 P-gp介导的肿瘤MDR | 第15-19页 |
1.2.1 P-gp的结构 | 第15-16页 |
1.2.2 P-gp的细胞内转运与功能 | 第16页 |
1.2.3 P-gp逆转剂逆转策略及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 灵芝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19-20页 |
1.3.1 GLPS | 第19页 |
1.3.2 三萜类化合物 | 第19-20页 |
1.3.3 甾醇类化合物 | 第20页 |
1.3.4 生物碱类化合物 | 第20页 |
1.4 GLPS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及简介 | 第20-23页 |
1.4.1 抗肿瘤作用 | 第21页 |
1.4.2 抗氧化作用 | 第21-22页 |
1.4.3 降血糖 | 第22页 |
1.4.4 降血脂 | 第22页 |
1.4.5 增强机体免疫 | 第22页 |
1.4.6 其它作用 | 第22-23页 |
1.5 胆碱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6 胃癌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6.1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 第24-25页 |
1.6.2 miRNA与胃癌 | 第25页 |
1.6.3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第25页 |
1.6.4 抑制细胞周期 | 第25-26页 |
1.6.5 信号通路与胃癌 | 第26页 |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8页 |
第2章 灵芝水溶性部位中GLPS和胆碱的定量测定 | 第28-38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8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2.2.1 溶液配制 | 第28-29页 |
2.2.2 灵芝水溶性部位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灵芝水溶性部位中GLPS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4 灵芝水溶性部位中胆碱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2.3.1 灵芝水溶性部位中GLPS的含量 | 第31-34页 |
2.3.2 灵芝水溶性部位中胆碱的含量 | 第34-36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36-38页 |
第3章 GLPS和胆碱对SGC7901/ADR细胞的逆转作用研究 | 第38-60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8-41页 |
3.1.1 细胞系 | 第38页 |
3.1.2 材料与试剂 | 第38-39页 |
3.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9-40页 |
3.1.4 主要溶液配制 | 第40-4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1-48页 |
3.2.1 细胞培养 | 第41-42页 |
3.2.2 MTT法检验GLPS及胆碱对SGC7901/ADR细胞的毒性 | 第42-43页 |
3.2.3 细胞逆转倍数测定 | 第43-44页 |
3.2.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ho123的蓄积 | 第44页 |
3.2.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ho123的外排 | 第44-45页 |
3.2.6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ADR的蓄积 | 第45页 |
3.2.7 RT-PCR法检测MDR1基因的转录 | 第45-47页 |
3.2.8 统计学处理 | 第47-48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8-56页 |
3.3.1 GLPS和胆碱的细胞毒性 | 第48-49页 |
3.3.2 GLPS和胆碱的逆转效果 | 第49页 |
3.3.3 GLPS和胆碱对细胞内Rho123蓄积的影响 | 第49-51页 |
3.3.4 GLPS和胆碱对细胞内Rho123外排的影响 | 第51-54页 |
3.3.5 GLPS和胆碱对细胞内ADR蓄积的影响 | 第54-56页 |
3.3.6 GLPS和胆碱对细胞MDRl基因转录的影响 | 第56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