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2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2.1 竹产业研究 | 第14-15页 |
1.2.2 产业生态化研究 | 第15-17页 |
1.2.3 生态化评价研究 | 第17-18页 |
1.2.4 实现路径研究 | 第18-19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0-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23-25页 |
2.1.1 竹产业概念 | 第23页 |
2.1.2 产业生态化的概念 | 第23-24页 |
2.1.3 竹产业生态化的概念 | 第24-25页 |
2.2 产业生态化理论 | 第25-29页 |
2.2.1 产业生态系统特征 | 第25-26页 |
2.2.2 产业生态化的影响因素 | 第26页 |
2.2.3 产业生态化的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2.2.4 产业生态化的综合评价模型 | 第27-29页 |
3 湖南省竹产业现状 | 第29-39页 |
3.1 经济和产业发展层面 | 第30-34页 |
3.2 资源利用层面 | 第34-36页 |
3.3 社会发展层面 | 第36-37页 |
3.4 环境保护层面 | 第37-39页 |
4 竹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9-45页 |
4.1 竹产业生态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思路与原则 | 第39-41页 |
4.1.1 构建目标 | 第39页 |
4.1.2 构建思路 | 第39-40页 |
4.1.3 构建原则 | 第40-41页 |
4.2 竹产业生态化评价体系的的确立 | 第41-45页 |
4.2.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41-42页 |
4.2.2 指标体系 | 第42-43页 |
4.2.3 指标含义 | 第43-45页 |
5 竹产业生态化实证分析 | 第45-56页 |
5.1 实证方法分析过程 | 第45-46页 |
5.1.1 数据的处理 | 第45页 |
5.1.2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45页 |
5.1.3 正负理想解及贴近程度 | 第45-46页 |
5.2 数据选取与处理 | 第46-52页 |
5.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48-49页 |
5.2.2 标准化数据归一化处理 | 第49-50页 |
5.2.3 计算信息熵和权重 | 第50-52页 |
5.3 实证过程 | 第52-54页 |
5.3.1 加权标准化数据 | 第52-53页 |
5.3.2 确定正负理想解 | 第53-54页 |
5.3.3 计算欧式距离 | 第54页 |
5.3.4 计算相对接近度 | 第54页 |
5.4 评价结果 | 第54-56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56-59页 |
6.1 结论 | 第56页 |
6.2 建议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