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 肿瘤治疗的现状 | 第17页 |
2 近红外光控释的纳米给药系统 | 第17-18页 |
2.1 纳米给药系统 | 第17页 |
2.2 纳米控释给药系统 | 第17-18页 |
2.3 近红外光控释系统 | 第18页 |
3 多西紫杉醇 | 第18页 |
4 碳纳米管 | 第18-22页 |
4.1 碳纳米管的毒性 | 第19-20页 |
4.1.1 碳纳米管对呼吸系统的毒性 | 第19页 |
4.1.2 碳纳米管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 第19页 |
4.1.3 碳纳米管在体内的分布 | 第19-20页 |
4.2 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 | 第20-21页 |
4.3 碳纳米管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4.3.1 碳纳米管转运生物大分子和药物 | 第21页 |
4.3.2 碳纳米管在热疗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5 单硬脂酸甘油酯 | 第22页 |
6 总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CNTS-IONP-DTX-GMS 近红外光控释纳米给药系统处方前研究 | 第23-29页 |
1 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1.1 试剂 | 第23页 |
1.2 仪器 | 第23-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1 DTX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4页 |
2.1.1 DTX 紫外吸收性质的考察 | 第24页 |
2.1.2 DTX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4页 |
2.2 CNTs-IONP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4-25页 |
2.2.1 紫外全波长扫描 | 第24页 |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4-25页 |
2.3 纳米控释给药系统中 DTX 的提取 | 第2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5-28页 |
3.1 DTX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5-26页 |
3.1.1 DTX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25-26页 |
3.1.2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6页 |
3.2 CNTs 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6-27页 |
3.2.1 紫外全波长扫描图谱 | 第26-27页 |
3.2.2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7页 |
3.3 纳米控释给药系统中 DTX 的提取回收率测定 | 第27-28页 |
4 讨论 | 第28页 |
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CNTS-IONP-DTX-GMS 纳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 第29-40页 |
1 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1.1 试剂 | 第29页 |
1.2 仪器 | 第29-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2.1 CNTs-IONP-DTX-GMS 纳米给药系统的制备 | 第30页 |
2.2 近红外光控释的多西紫杉醇纳米给药系统处方工艺单因素考察及最佳处方的确定 | 第30-31页 |
2.2.1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2 CNTs-IONP 与 DTX 投料比的影响 | 第31页 |
2.2.3 探超功率的影响 | 第31页 |
2.2.4 探超次数的影响 | 第31页 |
2.3 粒径分布及ζ电位的测定 | 第31-32页 |
2.4 载药量的测定 | 第32页 |
2.5 制剂磁性的考察 | 第32页 |
2.6 透射电镜对纳米制剂进行形态学观察 | 第32页 |
2.7 近红外光控释的多西紫杉醇纳米给药系统的稳定性考察 | 第32-3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3-38页 |
3.1 单因素实验及处方工艺的确定 | 第33-35页 |
3.1.1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 | 第33页 |
3.1.2 CNTs-IONP 与 DTX 投料比的确定 | 第33-34页 |
3.1.3 探超功率的确定 | 第34页 |
3.1.4 探超次数的确定 | 第34-35页 |
3.1.5 处方工艺的确定 | 第35页 |
3.2 性状 | 第35页 |
3.3 载药量的测定 | 第35页 |
3.4 CNTs-IONP-DTX-GMS 的粒径及ζ电位考察 | 第35-36页 |
3.5 磁性的考察 | 第36-37页 |
3.6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 CNTs-IONP-DTX-GMS 的形态 | 第37-38页 |
3.7 制剂稳定性 | 第38页 |
4 讨论 | 第38-39页 |
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近红外光控释的纳米给药系统 CNTS-IONP-DTX-GMS 体外释药性质的考察 | 第40-46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40-41页 |
1.1 试剂 | 第40页 |
1.2 仪器 | 第40-4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2.1 DTX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1页 |
2.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41页 |
2.1.2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1页 |
2.1.3 准确度测定 | 第41页 |
2.1.4 精密度的测定 | 第41页 |
2.2 释放介质 | 第41-42页 |
2.2.1 DTX 对照液的配置 | 第42页 |
2.2.2 CNTs-IONP-DTX-GMS 纳米给药系统的体外药物释放 | 第42页 |
2.3 统计分析 | 第4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2-45页 |
3.1 系统适用性试验结果 | 第42-43页 |
3.2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3-44页 |
3.3 准确度 | 第44页 |
3.4 精密度 | 第44页 |
3.5 CNTs-IONP-DTX-GMS 纳米控释给药系统的体外药物释放 | 第44-45页 |
4 讨论 | 第45页 |
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近红外光控释的纳米给药系统 CNTS-IONP-DTX-GMS 的体内活性研究 | 第46-60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46-47页 |
1.1 试剂 | 第46页 |
1.2 仪器 | 第46页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6-4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2.1 CNTs-IONP-DTX-GMS 在接种 S180 肉瘤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 第47-49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47页 |
2.1.2 色谱条件 | 第47页 |
2.1.3 组织样本处理 | 第47页 |
2.1.4 专属性考察 | 第47-48页 |
2.1.5 组织样品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8页 |
2.1.6 精密度实验 | 第48页 |
2.1.7 回收率实验 | 第48页 |
2.1.8 小鼠 S180 肉瘤模型的制备 | 第48页 |
2.1.9 不同时间各组织器官中 DTX 浓度的测定 | 第48-49页 |
2.2 CNTs-IONP-DTX-GMS 对小鼠 S180 肉瘤的抑制作用 | 第49页 |
2.2.1 肿瘤模型的制备 | 第49页 |
2.2.2 实验方案 | 第4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9-58页 |
3.1 CNTs-IONP-DTX-GMS 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 第49-56页 |
3.1.1 专属性 | 第50页 |
3.1.2 标准曲线和定量限 | 第50-51页 |
3.1.3 精密度和回收率 | 第51-53页 |
3.1.4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 | 第53-54页 |
3.1.5 体内分布数据分析 | 第54-56页 |
3.2 CNTs-IONP-DTX-GMS 对小鼠 S180 肉瘤的药效学研究 | 第56-58页 |
3.2.1 肿瘤模型的制备 | 第56页 |
3.2.2 治疗期间肿瘤体积的变化 | 第56-57页 |
3.2.3 小鼠主要脏器及肿瘤组织 HE 染色 | 第57-58页 |
3.2.4 荷瘤小鼠一般状态及体重变化 | 第58页 |
4 讨论 | 第58-59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激光照射对 CNTS-IONP-DTX-GMS 抗肿瘤效应的影响 | 第60-68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60-61页 |
1.1 试剂 | 第60页 |
1.2 仪器 | 第60页 |
1.3 溶液的配置 | 第60-6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2.1 CNTs-IONP 在 808 nm 激光照射下的发热效率实验 | 第61页 |
2.2 CNTs-IONP-DTX-GMS 在激光照射下体外释药 | 第61页 |
2.3 CNTs-IONP-DTX-GMS 在激光照射下小鼠 S180 肉瘤的抑制作用 | 第61-62页 |
2.3.1 肿瘤模型的建立 | 第61页 |
2.3.2 实验方案 | 第61-6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2-66页 |
3.1 CNTs-IONP 在 808nm 激光照射下的发热效率 | 第62-64页 |
3.2 808nm 激光照射下体外释药结果 | 第64页 |
3.3 CNTs-IONP-DTX-GMS 在激光照射下对小鼠 S180 肉瘤生长抑制作用 | 第64-66页 |
3.3.1 治疗期间肿瘤体积的变化 | 第64-65页 |
3.3.2 小鼠肿瘤组织 HE 染色 | 第65-66页 |
4 讨论 | 第66-67页 |
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个人简介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