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缘观量表编制及初步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次第8-11页
1 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的价值第11-13页
        1.2.1 理论价值第11-12页
        1.2.2 现实价值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6页
    2.1 缘的语义及起源第13-14页
    2.2 分与缘分第14-15页
    2.3 缘产生的社会根源及演变第15-18页
        2.3.1 因果命定第15-16页
        2.3.2 天意命定第16-17页
        2.3.3 安之若命第17-18页
    2.4 现代中国人的缘观第18-19页
    2.5 国内外关于缘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2.5.1 缘与社会关系第19页
        2.5.2 五缘文化研究第19-20页
        2.5.3 人际关系中的缘第20-21页
        2.5.4 缘与恋爱关系第21页
    2.6 中国人缘的心理结构第21-23页
    2.7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23-26页
        2.7.1 缘的概念性研究第23-24页
        2.7.2 研究工具不够严谨第24页
        2.7.3 缘的功能性研究第24-26页
3 研究总体构想第26-28页
    3.1 概念界定第26页
    3.2 研究目的第26页
    3.3 研究假设第26页
    3.4 研究步骤第26-27页
    3.5 方法与研究工具第27页
    3.6 统计分析第27-28页
4 大学生缘观内涵分析第28-33页
    4.1 研究方法与步骤第28页
    4.2 被试的选择第28页
    4.3 资料处理第28-29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29-32页
        4.4.1 缘的基本涵义第29-31页
        4.4.2 内容整理与结构修订第31-32页
    4.5 专家评定第32-33页
5 大学生缘观量表的编制第33-44页
    5.1 初测量表的编制与预测第33-37页
        5.1.1 初测量表题目的编写第33页
        5.1.2 初测量表的预测第33-37页
    5.2 大学生缘观量表再测第37-41页
        5.2.1 被试与取样第37页
        5.2.2 项目区分度(题总相关)第37-38页
        5.2.3 再测探索性因素分析第38-40页
        5.2.4 维度命名第40页
        5.2.5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40-41页
    5.3 大学生缘观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第41-44页
        5.3.1 研究目的第41页
        5.3.2 研究被试第41-42页
        5.3.3 大学生缘观量表的信度检验第42-43页
        5.3.4 大学生缘观量表的效度检验第43-44页
6 大学生缘观的现状研究第44-50页
    6.1 研究目的第44页
    6.2 研究对象第44页
    6.3 研究工具第44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44-50页
        6.4.1 大学生缘观的概况第44-45页
        6.4.2 大学生缘观的性别差异比较第45页
        6.4.3 大学生缘观的年级差异比较第45-46页
        6.4.4 大学生缘观的专业差异比较第46-47页
        6.4.5 大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缘观差异比较第47页
        6.4.6 大学生缘观的生源地差异比较第47页
        6.4.7 大学生缘观的民族差异比较第47-50页
7 总结与讨论第50-56页
    7.1 大学生缘观的内涵与结构第50-51页
    7.2 大学生缘观量表的编制第51页
    7.3 大学生缘观的现状第51-54页
        7.3.1 大学生缘观存在性别差异第51-52页
        7.3.2 大学生缘观存在年级差异第52-53页
        7.3.3 大学生缘观存在专业差异第53-54页
        7.3.4 大学生缘观存在民族差异第54页
    7.4 本研究的贡献、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第59-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本雅明“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想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效价/非效价分类任务的情绪启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