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动双管取心钻具的研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难取心地层取心钻具研究概况 | 第11-21页 |
1.2.1 国外难取心地层的取心钻具 | 第11-14页 |
1.2.2 国内难取心地层的取心钻具 | 第14-21页 |
1.2.3 存在的差距 | 第21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1-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4 本课题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22-23页 |
2 难取心地层分类及影响取心因素分析 | 第23-28页 |
2.1 难取心地层的分类 | 第23-24页 |
2.1.1 松散地层 | 第23页 |
2.1.2 破碎地层 | 第23-24页 |
2.1.3 软弱易冲蚀地层 | 第24页 |
2.2 影响取心效果的因素 | 第24-27页 |
2.2.1 地质因素 | 第25页 |
2.2.2 机械破坏作用 | 第25-26页 |
2.2.3 工艺技术 | 第26-27页 |
2.2.4 规章管理制度 | 第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新型双动双管取心钻具的设计 | 第28-39页 |
3.1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3.2 新型双动双管取心钻具的设计思路 | 第29页 |
3.3 新型双动双管取心钻具的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3.4 新型双动双管取心钻具的组成机构 | 第30-37页 |
3.4.1 异径接头 | 第31-33页 |
3.4.2 超前侧喷阶梯钻头 | 第33-34页 |
3.4.3 外管总成 | 第34-35页 |
3.4.4 内管总成 | 第35-36页 |
3.4.5 其它零部件 | 第36-37页 |
3.5 钻具的维护与保养 | 第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钻进取心工艺研究 | 第39-47页 |
4.1 钻进取心方法 | 第39-40页 |
4.2 钻进参数 | 第40-42页 |
4.2.1 钻压 | 第40-41页 |
4.2.2 转速 | 第41-42页 |
4.2.3 泵量 | 第42页 |
4.3 施工组织技术与规章制度 | 第42-43页 |
4.3.1 孔外三加固 | 第42-43页 |
4.3.2 孔内三加强 | 第43页 |
4.3.3 人员三保证 | 第43页 |
4.4 钻井液的使用与管理 | 第43-45页 |
4.4.1 钻井液的使用 | 第43-45页 |
4.4.2 钻井液的管理 | 第45页 |
4.5 钻进注意事项 | 第45-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新型双动双管钻具的现场应用 | 第47-53页 |
5.1 现场概况 | 第47页 |
5.2 钻探设备 | 第47-48页 |
5.3 钻进方案 | 第48-49页 |
5.3.1 钻进主要参数 | 第48-49页 |
5.3.2 钻进数据记录 | 第49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5.4.1 应用效果 | 第49-50页 |
5.4.2 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5.4.3 建议与意见 | 第51-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总结 | 第53-54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