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7页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双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IBAD) | 第9-10页 |
1.2.2 轧制辅助双轴织构技术(RABiTS) | 第10-11页 |
1.2.3 金属基带的研究发展 | 第11-13页 |
1.3 金属轧制形变后的微观组织结构 | 第13-16页 |
1.3.1 金属轧制形变后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规律 | 第13-15页 |
1.3.2 金属的轧制形变织构 | 第15-16页 |
1.4 立方织构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1.4.1 立方织构的形成机理 | 第16-18页 |
1.4.2 立方织构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1.5 形变金属的再结晶行为 | 第19-22页 |
1.5.1 再结晶的形核 | 第19-20页 |
1.5.2 再结晶晶粒的长大 | 第20-22页 |
1.6 晶界的结构 | 第22-24页 |
1.6.1 大角度晶界(HAGBs)结构特征 | 第22-23页 |
1.6.2 小角度晶界结构特征 | 第23-24页 |
1.7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 第24-25页 |
1.8 本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7-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2 轧制工艺 | 第28-29页 |
2.3 热处理工艺的选择 | 第29-31页 |
2.4 显微硬度的测量 | 第31-32页 |
2.5 EBSD 技术简介 | 第32-38页 |
2.5.1 简介 | 第32-33页 |
2.5.2 EBSD 工作原理 | 第33-34页 |
2.5.3 EBSD 的样品制备 | 第34-36页 |
2.5.4 EBSD 和其它衍射技术的比较 | 第36页 |
2.5.5 EBSD 的测量与表征 | 第36-38页 |
3 不同预退火温度下微观组织结构研究 | 第38-44页 |
3.1 不同预退火下基带微观组织结构的观察 | 第38-39页 |
3.2 小轧制形变量对基带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39-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形变热处理对立方织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44-58页 |
4.1 预退火-小扎量循环工艺对立方织构形成的影响 | 第44-53页 |
4.1.1 内部微观组织结构 | 第45-47页 |
4.1.2 晶界的变化 | 第47-51页 |
4.1.3 形变热处理工艺的进一步循环 | 第51-53页 |
4.1.4 小结 | 第53页 |
4.2 预退火时间和小轧制变形量对立方织构形成的影响 | 第53-57页 |
4.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53-55页 |
4.2.2 实验结果 | 第55-57页 |
4.2.3 小结 | 第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附录 | 第66页 |
A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6页 |
B 专利发表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