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一)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需要 | 第10页 |
(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0页 |
(三)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反馈语的概念 | 第13页 |
(二)支架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支架理论 | 第14-15页 |
(二)Krashen的输入与Swain的输出假说理论 | 第15-16页 |
(三)MichaelLong的互动假说理论 | 第16页 |
三、国内外关于教师反馈语的研究 | 第16-21页 |
(一)国内外关于教师反馈语的分类研究 | 第17-18页 |
(二)国内外关于教师反馈语的功能研究 | 第18页 |
(三)国内外关于教师反馈语的支架功能研究 | 第18-21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1-25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21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三、研究工具 | 第2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一)课堂观察法(并录音) | 第22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22-23页 |
(三)访谈法 | 第23-24页 |
(四)话语分析法 | 第24页 |
五、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第24-25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5-51页 |
一、师生对反馈语支架功能的认识与评价 | 第25-29页 |
(一)对反馈语语言支架功能的认识与评价 | 第25-26页 |
(二)对反馈语认知支架功能的认识与评价 | 第26-27页 |
(三)对反馈语情感支架功能的认识与评价 | 第27-29页 |
二、教师反馈语的语言支架功能 | 第29-37页 |
(一)提供丰富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 第29-32页 |
(二)帮助学生自我修改、完善目的语 | 第32-34页 |
(三)创设机会、促进学生语言输出 | 第34-37页 |
三、教师反馈语的认知支架功能 | 第37-45页 |
(一)积极启发、提供学习策略 | 第37-40页 |
(二)步步引导、降低任务难度 | 第40-43页 |
(三)及时举例、给学生做出示范 | 第43-45页 |
四、教师反馈语的情感支架功能 | 第45-51页 |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45-47页 |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 第47-49页 |
(三)减少学生的课堂焦虑感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第51-54页 |
一、研究的结论 | 第51-52页 |
(一)教师课堂反馈语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具有支架作用 | 第51页 |
(二)教师课堂反馈语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支架作用 | 第51页 |
(三)教师课堂反馈语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支架作用 | 第51-52页 |
二、研究对教师的教学启示 | 第52-53页 |
(一)教师要擅长利用反馈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 第52页 |
(二)教师要擅长利于反馈语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 第52页 |
(三)教师要擅长利用反馈语保护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第52页 |
(四)教师要擅长利用反馈语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 | 第52-53页 |
(五)教师要擅长利用反馈语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 第53页 |
三、本研究的局限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附录2 学生问卷调查表 | 第58-61页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第61-62页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附录5 教师甲的反馈语课堂实录 | 第63-67页 |
附录6 教师乙的反馈语课堂实录 | 第67-72页 |
附录7 教师丙的反馈语课堂实录 | 第72-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