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1. 多胺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 1.1 多胺体内过程 | 第12-14页 |
| 1.2 多胺的功能 | 第14-16页 |
| 1.3 多胺与肿瘤的关系 | 第16-18页 |
| 2. Akt 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 2.1 Akt 的组成 | 第18页 |
| 2.2 Akt 的功能 | 第18-21页 |
| 2.2.1 细胞存活调节 | 第20页 |
| 2.2.2 细胞周期和细胞生长的调节 | 第20-21页 |
| 3. 与肿瘤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相关的蛋白 | 第21-24页 |
| 3.1 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作用 | 第21-22页 |
| 3.2 钙粘连蛋白(E-Cadherin)的作用 | 第22页 |
| 3.3 整合素蛋白(Integrin α6)的作用 | 第22页 |
| 3.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VEGF)的作用 | 第22-23页 |
| 3.5 组织蛋白酶 D(cathepsin D)的作用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构建 Akt3 高表达肝癌 HepG2 细胞株 | 第24-31页 |
| 2 实验材料 | 第24-31页 |
| 2.1 肿瘤细胞株 | 第24-25页 |
| 2.2 试剂和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5-26页 |
| 2.3 主要仪器和材料 | 第26-27页 |
| 2.4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 2.4.1 细胞株复苏 | 第27页 |
| 2.4.2 细胞株培养 | 第27页 |
| 2.4.3 Akt3 高表达 HepG2 细胞株的构建 | 第27-28页 |
| 2.4.4 Akt3 高表达 HepG2 细胞株的验证 | 第28-29页 |
| 2.4.5 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体外多胺微环境下培养 15 天和 30 天后对肝癌细胞 HepG2 和 HepG2-Akt3 的影响 | 第31-51页 |
| 3.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 3.1.1 细胞株 | 第31页 |
| 3.1.2 实验药品与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1-32页 |
| 3.1.3 主要仪器和材料 | 第32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 3.2.1 多胺微环境下细胞株的培养 | 第32-33页 |
| 3.2.2 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实验 | 第33页 |
| 3.2.3 细胞运动能力检测 | 第33-34页 |
| 3.2.4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 第34-35页 |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35页 |
| 3.4 实验结果 | 第35-48页 |
| 3.4.1 体外多胺微环境下培养 15 天和 30 天后对肝癌 HepG2 和 HepG2-Akt3 细胞克隆增殖能力的影响 | 第35-38页 |
| 3.4.2 体外多胺微环境下培养 15 天和 30 天后对肝癌 HepG2 和 HepG2-Akt3 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 | 第38-42页 |
| 3.4.3 体外多胺微环境下培养 15 天和 30 天后对肝癌 HepG2 和 HepG2-Akt3 细胞中重要蛋白的影响 | 第42-48页 |
| 3.5 讨论 | 第48-50页 |
| 3.6 小结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57-58页 |
| 附录 | 第58-59页 |
| 英文缩略表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