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物权论文

公证介入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可行性探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9页
1 不动产登记制度及公证制度的一般认识第9-13页
    1.1 对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认识第9-10页
        1.1.1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概述第9页
        1.1.2 不动产物权审查模式的分类第9-10页
    1.2 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第10-11页
    1.3 公证介入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背景第11页
    1.4 我国公证在不动产登记制度中介入的模式第11-13页
2 国外及我国台湾立法中有关公证介入的研究第13-17页
    2.1 大陆法系国家不动产登记中公证介入第13-15页
        2.1.1 德国公证在物权变动中的作用范围第13页
        2.1.2 法国公证在物权变动中的作用范围第13-14页
        2.1.3 瑞士公证在物权变动中的作用范围第14-15页
    2.2 公证在英美法系国家不动产登记变动中的作用第15-16页
    2.3 不动产登记中公证介入制度比较分析第16-17页
3 不动产物权登记存在风险对公证的潜在需求分析第17-22页
    3.1 我国不动产登记现状分析第17-19页
        3.1.1 我国不动产登记的现状第17页
        3.1.2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现状情况的分析第17-18页
        3.1.3 不动产登记赔偿制度现状分析第18-19页
    3.2 公证承担实质审查可行性分析第19-21页
    3.3 对公证前置审查模式介入不动产登记的有利因素分析第21-22页
        3.3.1 公证机构的属性是前提条件第21页
        3.3.2 公证机构的法律效力是法律保障第21页
        3.3.3 公证机构的审查职能及能力是素质保障第21页
        3.3.4 公证的组织机构是实施的保障第21-22页
4 公证前置审查模式介入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可行性研究第22-25页
    4.1 公证前置审查模式符合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要求第22页
    4.2 公证前置审查模式是不动产物权变动过程的内在需要第22-23页
    4.3 公证前置审查模式是公证介入不动产登记最合适的模式第23-25页
5 公证介入不动产登记的几点建议第25-27页
    5.1 完善不动产物权变动公证制度的立法第25页
    5.2 完善公证机构的自身建设第25-26页
    5.3 完善公证监督机制第26页
    5.4 公证赔偿机制建设的完善第26-27页
6 结语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32页
致谢第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房屋买卖居间合同
下一篇:论空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