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引言 | 第7-12页 |
| 第一章 荧光假单胞菌GCM5-1A胞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初步纯化及性质研究 | 第12-2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 ·材料 | 第12-13页 |
| ·菌株 | 第12页 |
| ·主要试剂 | 第1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2-13页 |
| ·方法 | 第13-16页 |
| ·细菌培养 | 第13页 |
| ·黑松愈伤组织培养及黑松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的制备 | 第13-14页 |
| ·生物活性测定 | 第14页 |
|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测定及蛋白含量测定 | 第14页 |
|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 | 第14-15页 |
| ·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 第15页 |
| ·酶的热稳定性 | 第15页 |
| ·pH对酶活的影响 | 第15页 |
| ·酶的pH稳定性 | 第15页 |
| ·不同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 | 第15-16页 |
| ·抑制剂对酶活的影响 | 第16页 |
| ·吸收光谱测定 | 第1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6-23页 |
| ·GcM5-1A菌株培养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后各组分的毒性测定及LiP活性分析 | 第16-17页 |
| ·GcM5-1A菌株胞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初步纯化 | 第17-18页 |
| ·GcM5-1A菌株胞外LiP酶学性质测定 | 第18-23页 |
|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18页 |
| ·pH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18-19页 |
| ·酶的温度稳定性 | 第19页 |
| ·酶的pH稳定性 | 第19-20页 |
|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抑制剂对酶活的影响 | 第21页 |
| ·吸收光谱测定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荧光假单胞菌GCM5-1A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及毒素基因的筛选和克隆表达 | 第23-4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33页 |
| ·材料 | 第23页 |
| ·菌株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方法 | 第23-33页 |
| ·荧光假单胞菌GcM5-1A菌株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 第23-26页 |
| ·毒素基因的筛选 | 第26-27页 |
| ·基因序列分析 | 第27页 |
| ·克隆 | 第27-30页 |
| ·阳性克隆的扩大培养及目的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30-31页 |
| ·黑松切根苗以及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的制备 | 第31-32页 |
| ·重组蛋白对黑松悬浮细胞的毒性 | 第32页 |
| ·重组蛋白对黑松切根幼苗的毒性 | 第32页 |
| ·HPLC分析重组蛋白对黑松松枝提取物的影响 | 第32-3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 ·荧光假单胞菌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 第33页 |
| ·毒素基因的分离集DNA序列分析 | 第33-35页 |
| ·毒素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 第35-36页 |
| ·重组蛋白对黑松悬浮细胞及黑松切根苗的毒性测定 | 第36-37页 |
| ·重组蛋白对黑松切根苗萎蔫率测定 | 第37-38页 |
| ·HPLC分析重组蛋白对黑松松枝提取物的影响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9页 |
| 综述 | 第49-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