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第10-11页 |
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谱系 | 第11页 |
1.1.3 中国传统家具历史源远流长 | 第11页 |
1.1.4 苏作家具的重要历史作用 | 第11-12页 |
1.1.5 传统家具构法与制作技艺谱系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3.2 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26页 |
2.1 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1.1 传统家具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1.2 苏作家具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1.3 家具构法研究现状 | 第20页 |
2.1.4 制作技艺研究现状 | 第20页 |
2.2 谱系学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2.1 谱系学理论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2.2 谱系学实践研究现状 | 第21页 |
2.2.3 家具谱系研究现状 | 第21页 |
2.3 苏作家具形成因素 | 第21-23页 |
2.3.1 社会特征 | 第22页 |
2.3.2 文化特征 | 第22页 |
2.3.3 地理特征 | 第22-23页 |
2.4 苏作家具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2.4.1 后继乏人 | 第23页 |
2.4.2 创新性不足 | 第23-24页 |
2.4.3 制作标准逐渐下降 | 第24页 |
2.4.4 原料短缺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苏作家具构法与制作技艺谱系建构理论与要素 | 第26-52页 |
3.1 谱系建构理论 | 第26-29页 |
3.1.1 谱系特征 | 第26-27页 |
3.1.2 谱系任务 | 第27-28页 |
3.1.3 谱系分类 | 第28-29页 |
3.2 谱系建构要素 | 第29-50页 |
3.2.1 传承人 | 第29-30页 |
3.2.2 年代 | 第30-31页 |
3.2.3 陈设 | 第31-33页 |
3.2.4 人机 | 第33页 |
3.2.5 器型 | 第33-38页 |
3.2.6 形制 | 第38-41页 |
3.2.7 尺寸 | 第41-42页 |
3.2.8 结构 | 第42-44页 |
3.2.9 线脚 | 第44-46页 |
3.2.10 纹样 | 第46-47页 |
3.2.11 材料 | 第47-49页 |
3.2.12 工具 | 第49-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苏作家具构法与制作技艺谱系建构要略 | 第52-62页 |
4.1 谱系建构原则 | 第52-53页 |
4.1.1 多元性原则 | 第52页 |
4.1.2 时空性原则 | 第52页 |
4.1.3 关联性原则 | 第52-53页 |
4.2 谱系框架 | 第53-55页 |
4.3 谱系方法 | 第55-58页 |
4.3.1 基于传统家具时代文化典型特征的谱系方法 | 第55-56页 |
4.3.2 基于传统家具构法演变规律的谱系方法 | 第56-57页 |
4.3.3 基于传统家具技艺流程的谱系方法 | 第57-58页 |
4.4 谱系内容 | 第58-59页 |
4.4.1 文化地理谱系 | 第58页 |
4.4.2 非实物载体形态流变谱系 | 第58页 |
4.4.3 代表性传承人谱系 | 第58页 |
4.4.4 标准器谱系 | 第58页 |
4.4.5 技艺流程谱系 | 第58-59页 |
4.5 谱系形式 | 第59-61页 |
4.6 谱系价值 | 第6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苏作家具构法与制作技艺谱系方案 | 第62-80页 |
5.1 苏作家具文化地理谱系 | 第62-64页 |
5.2 苏作家具非实物载体形态流变谱系 | 第64-67页 |
5.3 苏作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谱系 | 第67-72页 |
5.3.1 苏作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谱系 | 第67-69页 |
5.3.2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许建平分谱系 | 第69-72页 |
5.4 苏作家具标准器谱系 | 第72-76页 |
5.4.1 陈设范式分谱系 | 第72页 |
5.4.2 结构分谱系 | 第72-74页 |
5.4.3 线脚分谱系 | 第74-76页 |
5.5 苏作家具制作技艺流程谱系 | 第76-79页 |
5.5.1 制作技艺流程谱系 | 第76页 |
5.5.2 常用材料分谱系 | 第76-77页 |
5.5.3 加工工具分谱系 | 第77-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 | 第84-112页 |
附录一:图片索引 | 第84-87页 |
附录二:表格索引 | 第87-88页 |
附录三:谱系方案图 | 第88-94页 |
附录四:苏作家具标准器谱系 | 第94-98页 |
附录五:传统家具形制演变与起居方式变化表 | 第98-99页 |
附录六:传统家具造型和装饰演变表 | 第99-106页 |
附录七:传统家具装饰特点、手法与纹样表 | 第106-108页 |
附录八:《鲁班经匠家镜》中家具尺寸表 | 第108-110页 |
附录九:加工工具发展演变表 | 第110-11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