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从研究内容上 | 第16页 |
二、从研究方法上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效率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一、中小企业财税优惠政策研究综述 | 第17页 |
二、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政策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研究综述 | 第19页 |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一、公共政策执行力相关概念研究综述 | 第19页 |
二、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三、公共政策执行效率评价研究综述 | 第20页 |
四、公共政策执行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影响因素研究模型综述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政治信任研究综述 | 第22页 |
第五节 情绪传染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第六节 文献述评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云南省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效率关键要素识别研究 | 第24-37页 |
第一节 云南省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效率评价 | 第24页 |
第二节 云南省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效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28页 |
一、政府层面 | 第24-26页 |
二、金融机构 | 第26-27页 |
三、中小企业层面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影响因素间相关关系的判定及数据的预处理 | 第28-30页 |
一、各影响因素间相关关系的判定 | 第28-29页 |
二、专家语言变量的转化及去模糊化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关键要素识别 | 第30-33页 |
一、各指标影响度分析 | 第32页 |
二、各指标中心度分析 | 第32-33页 |
第五节 影响因素系统层次结构划分 | 第33-35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政治信任与云南省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效率的关系构建 | 第37-55页 |
第一节 直接关系假设的提出 | 第37-39页 |
一、政府信任与云南省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效率的直接关系假设 | 第37-38页 |
二、政策信任与云南省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效率的直接关系假设 | 第38页 |
三、公务员信任与云南省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效率的直接关系假设 | 第38-39页 |
第二节 间接关系假设的提出:考虑情绪传染的调节作用 | 第39-41页 |
一、积极情绪传染的调节作用 | 第39-40页 |
二、消极情绪传染的调节作用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变量测量与问卷设计 | 第41-45页 |
一、变量测量 | 第41-43页 |
二、问卷的设计与抽样方法 | 第43页 |
三、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43-44页 |
四、信效度分析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45-53页 |
一、变量相关分析 | 第45-46页 |
二、假设检验 | 第46-53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提升云南省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效率的应对策略 | 第55-60页 |
第一节 宏观层面的管理对策 | 第55-56页 |
一、政府视角 | 第55-56页 |
二、监管部门视角 | 第56页 |
第二节 中观层面的应对策略 | 第56-58页 |
一、金融机构视角 | 第56-57页 |
二、其他相关社会组织视角 | 第57-58页 |
第三节 微观层面的管理措施 | 第58-59页 |
一、中小企业家视角 | 第58页 |
二、中小企业员工视角 | 第58-5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一、结论 | 第60-61页 |
二、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附录 | 第6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作者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