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9-10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2.2.1 文献研究法 | 第10页 |
1.2.2.2 问卷调查法 | 第10页 |
1.2.2.3 访谈 | 第10页 |
2 栏目简介 | 第10-11页 |
2.1 版块设置 | 第10-11页 |
2.2 选题来源 | 第11页 |
2.3 荣誉 | 第11页 |
3 消费者问卷调查分析 | 第11-19页 |
3.1 设计与实施 | 第12页 |
3.1.1 问卷的结构设计 | 第12页 |
3.1.2 问卷的实施 | 第12页 |
3.2 统计与分析 | 第12-19页 |
3.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 | 第12-13页 |
3.2.2 消费者维权意识现状分析 | 第13-19页 |
3.2.2.1 维权意识 | 第13-14页 |
3.2.2.2 维权现状和途径选择 | 第14-15页 |
3.2.2.3 消费者对于消费维权节目认知情况分析 | 第15-19页 |
3.3 总结 | 第19页 |
4 栏目现状与问题 | 第19-21页 |
4.1 选题来源:渠道有所限制热线电话使用质量不高 | 第19-20页 |
4.2 节目编排:模式化 | 第20页 |
4.3 品牌宣传:提高接触率和认知度 | 第20-21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21-26页 |
5.1 热线接听规范化,尝试多渠道选题来源 | 第21-23页 |
5.1.1 热线电话 | 第21-22页 |
5.1.2 其他选题来源 | 第22-23页 |
5.2 灵活节目编排结构,巧妙理顺逻辑性 | 第23-24页 |
5.3 重视微信和微博运营 | 第24-26页 |
5.4 其他 | 第26页 |
6 关于消费维权节目的一些思考 | 第26-31页 |
6.1 记者:专业知识储备 | 第26-28页 |
6.2 消费者:维权心态 | 第28-29页 |
6.3 媒体:节目定位与立场 | 第29-31页 |
6.3.1 协调而非替代 | 第29-30页 |
6.3.2 要多样化,不要偏见 | 第30页 |
6.3.3 以小见大,正确引导 | 第30-31页 |
7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附录 | 第33-40页 |
附录一:关于消费者维权现状和对消费投诉节目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 | 第33-35页 |
附录二:关于《消费能见度》栏目观众满意度的调查问题提纲 | 第35页 |
附录三:部分作品 | 第35-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