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预审制度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刑事预审制度概述 | 第15-30页 |
一、预审程序的概念 | 第15-17页 |
二、预审程序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7-18页 |
三、预审程序的基本原则 | 第18-22页 |
(一)平等参与原则 | 第19页 |
(二)适度对抗原则 | 第19-20页 |
(三)有限公开原则 | 第20-21页 |
(四)排除预断原则 | 第21-22页 |
四、预审程序的功能 | 第22-27页 |
(一)起诉审查功能 | 第22-23页 |
(二)侦查控制功能 | 第23-25页 |
(三)庭审准备功能 | 第25-27页 |
五、预审程序的价值 | 第27-30页 |
(一)公正价值 | 第27-28页 |
(二)效率价值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域外刑事预审制度比较考察 | 第30-45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预审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立法考察 | 第30-33页 |
(一)法国预审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立法考察 | 第30-31页 |
(二)德国预审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立法考察 | 第31-32页 |
(三)意大利预审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立法考察 | 第32-33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预审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立法考察 | 第33-37页 |
(一)英国预审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立法考察 | 第33-35页 |
(二)美国预审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立法考察 | 第35-36页 |
(三)加拿大预审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立法考察 | 第36-37页 |
三、两大法系预审制度特征的比较分析 | 第37-45页 |
(一)预审程序的适用范围 | 第37-38页 |
(二)预审程序的启动方式 | 第38-39页 |
(三)预审程序的审查方式 | 第39-40页 |
(四)预审程序的审查内容 | 第40-41页 |
(五)预审程序的运作模式 | 第41-42页 |
(六)预审程序的救济机制 | 第42-45页 |
第三章 我国预审程序的建构设想 | 第45-58页 |
一、我国预审程序缺失的原因 | 第45-48页 |
(一)法院的权力过于狭窄 | 第45页 |
(二)检察院的权力定位失当 | 第45-47页 |
(三)刑事司法工作机制不科学 | 第47-48页 |
二、我国预审程序建构的必要性 | 第48-50页 |
(一)提高诉讼效率 | 第48-49页 |
(二)保障人权,维护公正 | 第49页 |
(三)树立司法权威 | 第49-50页 |
三、我国预审程序建构的可行性 | 第50-51页 |
(一)具备一定预审程序实行的经验基础 | 第50页 |
(二)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的理念的普及 | 第50-51页 |
四、我国预审程序的构建前瞻 | 第51-58页 |
(一)我国预审程序构建的前提 | 第51页 |
(二)我国预审程序的权力主体 | 第51-52页 |
(三)我国预审程序的适用范围 | 第52-53页 |
(四)我国预审程序的启动方式 | 第53页 |
(五)我国预审程序的审查内容 | 第53-54页 |
(六)我国预审程序的运作模式 | 第54-56页 |
(七)我国预审程序的救济机制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