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1 身份占有的基本理论 | 第7-14页 |
| 1.1 身份占有的内涵 | 第7-8页 |
| 1.2 身份占有的性质 | 第8-9页 |
| 1.3 身份占有的起源 | 第9-12页 |
| 1.3.1 奴隶对于自由人的身份占有 | 第10-11页 |
| 1.3.2 丈夫对于妻子的身份占有 | 第11-12页 |
| 1.4 身份占有的功能 | 第12-14页 |
| 2 配偶身份占有 | 第14-20页 |
| 2.1 域外法上的配偶身份占有 | 第14-16页 |
| 2.1.1 《意大利民法典》的配偶身份占有 | 第14-15页 |
| 2.1.2 《埃塞俄比亚民法典》的配偶身份占有 | 第15-16页 |
| 2.2 我国适用配偶身份占有的可能 | 第16-20页 |
| 2.2.1 民法与刑法关于事实婚态度的冲突 | 第16-18页 |
| 2.2.2 我国事实婚适用身份占有的几种情形 | 第18-20页 |
| 3 亲子关系身份占有 | 第20-25页 |
| 3.1 域外法上亲子关系的身份占有 | 第20-22页 |
| 3.1.1 《魁北克民法典》的亲子关系身份占有 | 第20-21页 |
| 3.1.2 《意大利民法典》的亲子关系身份占有 | 第21-22页 |
| 3.2 我国适用亲子关系身份占有的可能 | 第22-25页 |
| 3.2.1 养父对于被诱拐养子女身份占有适用的可能 | 第22-23页 |
| 3.2.2 养育子女是非亲生子女身份占有适用的可能 | 第23-25页 |
| 4 其他身份占有 | 第25-29页 |
| 4.1 域外法上其他身份占有 | 第25-26页 |
| 4.2 我国其他身份占有适用的可能 | 第26-29页 |
| 4.2.1 村民身份的取得 | 第26-27页 |
| 4.2.2 城市人身份的取得 | 第27页 |
| 4.2.3 旁听生身份的取得 | 第27-29页 |
| 5 结语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