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其他道路运输工具论文--电车论文--有轨电车论文

防折弯系统对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低地板有轨电车发展概述第12-13页
    1.3 防折弯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20页
        1.3.1 低地板车辆折弯运动概述第13-14页
        1.3.2 防折弯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3 液压防折弯系统的原理第17-19页
        1.3.4 液压防折弯系统的特性第19-20页
    1.4 本文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有轨电车结构型式与折弯运动第21-33页
    2.1 低地板有轨电车常见结构型式第21-23页
        2.1.1 单车型第21-22页
        2.1.2 浮车型第22-23页
        2.1.3 铰接型第23页
    2.2 车体间折弯现象分析第23-28页
        2.2.1 车体简化模型分析第24-25页
        2.2.2 两模块车体的简化分析第25-26页
        2.2.3 三模块车辆的简化分析第26-28页
        2.2.4 折弯现象的原理及其应对方法第28页
    2.3 液压防折弯系统的结构及组成元件第28-31页
    2.4 液压防折弯系统的工作模式第31-32页
        2.4.1 正常模式第31页
        2.4.2 故障模式第31页
        2.4.3 救援模式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液压防折弯系统建模与分析第33-43页
    3.1 液压防折弯系统数学模型简化第33-37页
    3.2 液压防折弯系统仿真模型建立第37-38页
    3.3 液压防折弯系统动态阻尼特性分析第38-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整车联合仿真建模第43-55页
    4.1 车辆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第43-44页
        4.1.1 最高运行速度第43页
        4.1.2 车辆结构形式第43-44页
        4.1.3 车体尺寸第44页
    4.2 转向架类型第44-45页
    4.3 车间铰接装置第45-46页
    4.4 基于SIMPACK的整车动力学建模第46-47页
        4.4.1 SIMPACK软件介绍第46页
        4.4.2 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6-47页
        4.4.3 轮轨滚动接触模型第47页
    4.5 基于SIMPACK的动力学自动化仿真分析平台第47-50页
    4.6 基于SIMPACK/AMESim/Simulink的联合仿真平台第50-52页
        4.6.1 Simulink软件介绍第50-51页
        4.6.2 联合仿真平台的建立第51-52页
    4.7 本章小结第52-55页
第5章 防折弯系统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5-86页
    5.1 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第55-57页
        5.1.1 轮轨/轮轴横向力第55-56页
        5.1.2 脱轨系数第56页
        5.1.3 轮重减载率第56页
        5.1.4 运行平稳性第56-57页
    5.2 正常模式下防折弯系统对直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第57-63页
        5.2.1 防折弯系统车辆直线运行性能的影响第57-59页
        5.2.2 防折弯系统对不同速度下车辆直线运行性能的影响第59-63页
    5.3 正常模式下防折弯系统对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第63-74页
        5.3.1 不同半径曲线线路仿真分析第63-67页
        5.3.2 S/C形曲线线路概况第67-68页
        5.3.3 S形曲线线路仿真分析第68-71页
        5.3.4 C形曲线线路仿真分析第71-74页
    5.4 故障模式下防折弯系统对车辆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4-81页
        5.4.1 故障工况设置第74页
        5.4.2 紧急制动故障第74-78页
        5.4.3 牵引制动故障第78-81页
    5.5 防折弯系统处于抗弯行驶模式下对车辆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1-85页
        5.5.1 坡道救援设置第81-82页
        5.5.2 坡道救援仿真第82-85页
    5.6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结论与展望第86-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前方车辆检测与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