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社会现代化与全民健康水平 | 第10-11页 |
1.1.2 女性健康问题的社会话语权博弈 | 第11页 |
1.1.3 宫颈癌预防手段的全面发展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学术科研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现实应用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 论文具体的结构思路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33页 |
2.1 健康传播在媒体视野下的发展 | 第17-22页 |
2.1.1 健康传播学起源和概念 | 第17-18页 |
2.1.2 健康传播学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1.3 现有健康传播相关领域和议题研究 | 第20-22页 |
2.2 宫颈癌预防与健康传播 | 第22-27页 |
2.2.1 公众对宫颈癌及HPV的认知度和态度概况 | 第22-24页 |
2.2.2 媒体对宫颈癌议题的关注与呈现 | 第24-26页 |
2.2.3 媒体在宫颈癌预防中扮演的角色 | 第26-27页 |
2.3 劝服理论 | 第27-33页 |
2.3.1 劝服与传播 | 第27-29页 |
2.3.2 恐惧诉求 | 第29-31页 |
2.3.3 劝服信息的表达形式 | 第31-33页 |
3 实验设计 | 第33-45页 |
3.1 实验基本框架 | 第33-36页 |
3.1.1 实验整体思路 | 第33页 |
3.1.2 实验具体设计 | 第33-34页 |
3.1.3 实验总体流程 | 第34页 |
3.1.4 实验变量操作 | 第34-3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3.2.1 实验被试 | 第36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3.2.3 操作性检验 | 第37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7-45页 |
3.3.1 样本描述 | 第37-38页 |
3.3.2 生动度感知 | 第38-39页 |
3.3.3 恐惧效力感知 | 第39-41页 |
3.3.4 疾病的预防意愿 | 第41-43页 |
3.3.5 进阶数据分析 | 第43-45页 |
4 启发与思考 | 第45-56页 |
4.1 研究总结与理论验证 | 第45-46页 |
4.2 科学化健康信息传播的现有不足 | 第46-49页 |
4.2.1 信息的隐蔽与晦涩 | 第46页 |
4.2.2 知识普及的局限与污名化解读 | 第46-47页 |
4.2.3 科学性与精准性的欠缺 | 第47-48页 |
4.2.4 隐私保护与人文关怀的缺失 | 第48-49页 |
4.3 媒体健康信息设计的策略与原则 | 第49-56页 |
4.3.1 强化健康知识的普及与渗透 | 第49-50页 |
4.3.2 准确把握信息类型与内容架构 | 第50-52页 |
4.3.3 平衡疾病的风险与预防效能 | 第52-53页 |
4.3.4 培养良好的媒介消费习惯 | 第53-56页 |
5 结语 | 第56-60页 |
5.1 对实验的评价与反思 | 第56-57页 |
5.2 本文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第57-58页 |
5.3 后续研究的展望和具体操作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