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与服务创新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1页
    1.2 国内研究成果概况第11-13页
        1.2.1 研究成果的年代分布第12页
        1.2.2 研究成果的主题分布第12-13页
        1.2.3 研究成果的作者分布第13页
    1.3 研究内容综述第13-18页
        1.3.1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基础理论第13-14页
        1.3.2 信用信息平台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3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4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19-20页
2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基本理论第20-24页
    2.1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理论第20页
    2.2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协同理论第20-23页
    2.3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创新理论第23-24页
3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第24-36页
    3.1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意义第24-26页
    3.2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第26-30页
        3.2.1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技术框架第26-28页
        3.2.2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结构第28-30页
    3.3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技术实现第30-33页
        3.3.1 构建电子商务信用信用共享平台的关键技术第30-31页
        3.3.2 构建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相关技术第31-33页
    3.4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人文保障第33-36页
        3.4.1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法律保障第33页
        3.4.2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体制保障第33-34页
        3.4.3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观念保障第34页
        3.4.4 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利益保障第34-36页
4 基于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服务创新第36-46页
    4.1 基于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自主创新第36-41页
        4.1.1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自主创新第36-37页
        4.1.2 专门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自主创新第37-39页
        4.1.3 其他相关机构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自主创新第39-41页
    4.2 基于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协同创新第41-46页
        4.2.1 建立信息服务联盟进行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协同创新第41-43页
        4.2.2 建立虚拟信用信息服务组织进行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协同创新第43-46页
5 总结与展望第46-48页
    5.1 总结第46-47页
        5.1.1 研究总结第46页
        5.1.2 研究局限第46-47页
    5.2 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和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收入分配视角下的个人所得税研究
下一篇:内部控制:抑制高管隐性薪酬的有效途径--基于中国A股2006年至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