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假药”的刑法学含义与认定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1 “假药”刑法范围的过度化第10-21页
    1.1 “假药”认定的司法现状第10-13页
        1.1.1 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药品被认定为“假药”第10-11页
        1.1.2 国内未经批准生产的药品被认定为“假药”第11页
        1.1.3 中药、民间偏方被认定为“假药”第11-12页
        1.1.4 “假药”司法认定的过度化倾向第12-13页
    1.2 “假药”司法认定过度化面临的问题第13-17页
        1.2.1 引发刑法适用的道义难题第13-15页
        1.2.2 促使刑法的行政化倾向明显第15-17页
        1.2.3 导致有限司法资源的低效配置第17页
    1.3 “假药”司法认定过度化的原因第17-21页
        1.3.1 民生刑法观下的立法修正第17-18页
        1.3.2 司法解释的立场退却第18-19页
        1.3.3 正当价值理念指引的缺失第19-21页
2 “假药”刑法学含义的重构第21-34页
    2.1 法益视角下的展开第21-25页
        2.1.1 生产、销售假药罪法益的传统理解第21-22页
        2.1.2 秩序作为刑法法益进行保护的限度第22-24页
        2.1.3 小结第24-25页
    2.2 刑法条文的形式理解与实质判断第25-28页
        2.2.1 法条主义立场的方法论缺陷第25-26页
        2.2.2 价值判断对于个案正义的落实第26-28页
    2.3 刑事违法的相对独立性判断第28-34页
        2.3.1 一元抑或多元:大陆法系刑法违法性的争论与解读第28-30页
        2.3.2 缓和违法一元论的合理性第30-32页
        2.3.3 坚持刑法价值的独立性第32-34页
3 限制性解释与“假药”的认定第34-42页
    3.1 “假药”的规范解释立场第34-36页
        3.1.1 价值判断应兼顾案件裁判中的法律属性第34-35页
        3.1.2 适度在刑法解释中融入人本主义第35-36页
    3.2 对“假药”限制解释的法教义学依据第36-39页
        3.2.1 “以刑制罪”的原理要求第37-38页
        3.2.2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行为规范属性第38-39页
    3.3 对“假药”限制解释的具体路径第39-42页
        3.3.1 体系解释的含义与意义第39-40页
        3.3.2 体系解释在“假药”认定中的运用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相关实务问题研究
下一篇:非正常上访行为涉罪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