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牵引与电力独立式主变电所方案 | 第16-31页 |
2.1 主变电所的设计原则 | 第17-18页 |
2.2 牵引与电力独立式主变电所 | 第18-19页 |
2.3 主变电所负序补偿装置方案 | 第19-27页 |
2.3.1 计算单相组合式同相供电装置的容量 | 第25-26页 |
2.3.2 设计方法与步骤 | 第26-27页 |
2.4 无功补偿方案 | 第27-30页 |
2.4.1 分析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无功功率 | 第27-29页 |
2.4.2 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牵引与电力混合式主变电所方案 | 第31-39页 |
3.1 牵引与电力合用变压器简介 | 第31-32页 |
3.1.1 技术方案 | 第31页 |
3.1.2 同相供电应用 | 第31-32页 |
3.1.3 有益效果 | 第32页 |
3.2 牵引与电力混合式主变电所的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3.3 牵引与电力混合式主变电所 | 第33-34页 |
3.4 主变电所容量选择 | 第34-38页 |
3.4.1 主变电所负荷组成 | 第34-35页 |
3.4.2 主变压器容量确定原则 | 第35-36页 |
3.4.3 主变电所总容量的计算 | 第36页 |
3.4.4 同相供电装置补偿容量 | 第36-37页 |
3.4.5 设计方法与步骤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 | 第39-47页 |
4.1 配置原则 | 第39页 |
4.2 同相供电补偿装置保护配置 | 第39-43页 |
4.2.1 高压匹配变压器保护 | 第39页 |
4.2.2 牵引匹配变压器保护 | 第39-40页 |
4.2.3 交直交变流器保护 | 第40页 |
4.2.4 有功功率差动保护 | 第40-41页 |
4.2.5 有功功率差动保护整定及保护动作 | 第41-42页 |
4.2.6 外部故障状态分析 | 第42-43页 |
4.3 配置方案 | 第43-44页 |
4.3.1 继电保护 | 第43页 |
4.3.2 自动装置 | 第43-44页 |
4.4 变压器备用和变流器备用方式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城轨集中式交流供电系统与现行直流系统对比 | 第47-57页 |
5.1 某市地铁2号线概况 | 第47-50页 |
5.2 城轨集中式交流供电系统方案 | 第50页 |
5.3 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 | 第50-52页 |
5.4 主牵引变压器及同相补偿装置容量选择 | 第52-54页 |
5.5 城轨集中式交流供电系统与城轨直流供电系统投资对比 | 第54-5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牵引与电力独立式、混合式主变电所方案比选 | 第57-74页 |
6.1 变压器典型负荷曲线 | 第57-65页 |
6.1.1 牵引负荷与动照负荷特征分析 | 第57-59页 |
6.1.2 确定典型负荷曲线 | 第59-65页 |
6.2 温升和寿命损失 | 第65-71页 |
6.2.1 变压器温升与寿命损失的关系 | 第65-68页 |
6.2.2 主牵引变压器最优容量选择 | 第68-69页 |
6.2.3 主电力变压器最优容量选择 | 第69-70页 |
6.2.4 牵引与电力合用变压器最优容量选择 | 第70-71页 |
6.3 负序补偿与无功补偿方案比较 | 第71页 |
6.4 经济运行分析 | 第71-7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