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基本建设经济论文--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论文

基于河长制框架下X-PPP项目的效益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3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16页
        1.4.1 PPP模式第14-15页
        1.4.2 河长制第15-16页
        1.4.3 小结第16页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1.5.1 研究思路第16-18页
        1.5.2 研究方法第18页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河长制框架下应用PPP模式的理论基础第19-30页
    2.1 河长制第19-20页
    2.2 河长制体系框架构建第20-23页
        2.2.1 河长制支撑体系第20-22页
        2.2.2 河长制理论框架第22-23页
        2.2.3 小结第23页
    2.3 河长制的应用与不足第23-25页
        2.3.1 河长制应用于污染源治理第23-25页
        2.3.2 河长制应用于岸线规划和治理第25页
        2.3.3 河长制的不足之处第25页
    2.4 河道治理引入PPP模式第25-28页
        2.4.1 河道治理应用PPP模式的必要性第26页
        2.4.2 河道治理应用PPP模式的可行性第26-27页
        2.4.3 小结第27-28页
    2.5 “河长制+PPP”的评价机制与协同效应第28-30页
        2.5.1 评价机制第28页
        2.5.2 协同效应第28-30页
第三章 H市对V河综合治理情况第30-39页
    3.1 利用PPP模式治理V河第30-34页
        3.1.1 运作方式第30-31页
        3.1.2 设计原则与治理思路第31页
        3.1.3 建设内容第31-33页
        3.1.4 投融资结构第33页
        3.1.5 项目风险分配建议第33-34页
        3.1.6 项目收益分配方式与机制第34页
    3.2 河长制参与到X-PPP项目中第34-38页
        3.2.1 V河河长制总体目标与内容第34-35页
        3.2.2 V河河长制分阶段治理目标第35-37页
        3.2.3 岸线规划第37页
        3.2.4 监管架构第37页
        3.2.5 激励机制第37-38页
    3.3 工程效益第38-39页
        3.3.1 防洪除涝效益第38页
        3.3.2 河流景观的经济效益第38页
        3.3.3 河道水面环境效益第38-39页
第四章 项目的SWOT-PEST分析第39-46页
    4.1 SWOT-PEST各分项分析第39-44页
        4.1.1 优势(S)第39-40页
        4.1.2 劣势(W)第40页
        4.1.3 机会(O)第40-41页
        4.1.4 威胁(T)第41页
        4.1.5 政治(P)第41页
        4.1.6 经济(E)第41-42页
        4.1.7 社会(S)第42-43页
        4.1.8 技术(T)第43-44页
    4.2 SWOT-PEST矩阵第44-46页
第五章 项目财务效益分析第46-53页
    5.1 效益评价主要参数第46页
        5.1.1 折现率第46页
        5.1.2 计算期第46页
        5.1.3 基准年第46页
        5.1.4 财务评价指标第46页
    5.2 项目建设期收支第46-47页
        5.2.1 工程费用第46页
        5.2.2 其他工程费用第46-47页
    5.3 项目运营期收支第47-48页
        5.3.1 娱乐经营收支第47页
        5.3.2 广告收支第47-48页
        5.3.3 运维绩效服务费第48页
    5.4 现金流量表第48-49页
        5.4.1 现金流入第48页
        5.4.2 现金流出第48-49页
    5.5 损益表第49页
    5.6 效益分析第49-50页
        5.6.1 财务净现值NPV第49页
        5.6.2 财务内部收益率IRR第49页
        5.6.3 动态投资回收期DPB第49-50页
    5.7 敏感性分析第50-52页
        5.7.1 分析方法第50页
        5.7.2 计算与分析结果第50-52页
    5.8 总结第52-53页
第六章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第53-57页
    6.1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第53页
    6.2 提高H市居民生活质量第53-54页
        6.2.1 改善沿岸居住条件第53-54页
        6.2.2 提高居民收入第54页
        6.2.3 提高居民安全感第54页
        6.2.4 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水平第54页
    6.3 有利于H市可持续发展第54-55页
        6.3.1 实现公共服务领域的突破第54-55页
        6.3.2 实现城市与自然共同发展第55页
        6.3.3 弘扬湿地文化第55页
    6.4 对同类项目的示范作用第55-56页
    6.5 总结第56-57页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第57-59页
    7.1 结论第57-58页
    7.2 建议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第61-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车承运人背景下公铁联运物流服务协同研究
下一篇:综合管廊PPP项目管线单位缴费入廊行为意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