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本课题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1-12页 |
第2章 社区应急管理理论分析 | 第12-16页 |
2.1 基本概念辨析 | 第12-15页 |
2.1.1 社区 | 第12页 |
2.1.2 突发事件 | 第12-13页 |
2.1.3 应急管理 | 第13-14页 |
2.1.4 应急管理机制 | 第14-15页 |
2.2 社区应急管理机制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2.1 社会组织理论 | 第15页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5页 |
2.2.3 安全社区理论 | 第15-16页 |
第3章 国外社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实践 | 第16-19页 |
3.1 日本社区应急管理机制 | 第16页 |
3.2 美国社区应急管理机制 | 第16-17页 |
3.3 澳大利亚社区应急机制 | 第17-19页 |
第4章 北京市朝阳区 X 社区应急管理机制分析 | 第19-33页 |
4.1 北京市朝阳区 X 社区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4.1.1 社区基本情况 | 第19页 |
4.1.2 抗震防灾能力概况 | 第19-20页 |
4.2 北京市朝阳区 X 社区应急管理基本情况 | 第20-28页 |
4.2.1 组织体系 | 第20-23页 |
4.2.2 预防与应急准备 | 第23-25页 |
4.2.3 监测和预警 | 第25-26页 |
4.2.4 应急处置和救援 | 第26-27页 |
4.2.5 事后恢复和重建 | 第27-28页 |
4.3 北京市朝阳区 X 社区应急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 第28-33页 |
4.3.1 组织机构非常态化 | 第28-29页 |
4.3.2 预防和应急准备不充分 | 第29-31页 |
4.3.3 监测和预警机制不完善 | 第31页 |
4.3.4 救援与处置机制建设力度不够 | 第31-32页 |
4.3.5 事后恢复与重建机制不完善 | 第32-33页 |
第5章 完善北京市朝阳区 X 社区震害应急管理机制 | 第33-42页 |
5.1 健全组织机构 | 第33-34页 |
5.2 完善应急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 | 第34-36页 |
5.2.1 完善风险防范建设 | 第34-36页 |
5.2.2 地震应急预案准备规范化 | 第36页 |
5.3 完善应急监测预警机制 | 第36-37页 |
5.3.1 社区震害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功能专用化 | 第36-37页 |
5.3.2 北京市社区震害预报预警特色化 | 第37页 |
5.4 完善应急处置救援机制 | 第37-40页 |
5.4.1 社区地震现场的灾情速报细致化 | 第37-38页 |
5.4.2 社区民众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具体化 | 第38-40页 |
5.5 完善应急事后恢复重建机制 | 第40-42页 |
5.5.1 社区居民地震保险意识增强化 | 第40页 |
5.5.2 社区恢复重建规划提前化 | 第40-41页 |
5.5.3 社区心理志愿者队伍建设“熟人”化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