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半导体光催化处理有机污染物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7页
    第一节 纳米材料概述第15-18页
        1.1.1 纳米材料的起源第15页
        1.1.2 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第15-16页
        1.1.3 纳米材料的特性第16-17页
        1.1.4 纳米材料的应用第17页
        1.1.5 纳米材料的前景第17-18页
    第二节 半导体光催化第18-26页
        1.2.1 引言第18-19页
        1.2.2 半导体光催化机理第19-21页
        1.2.3 光催化技术的发展第21-22页
        1.2.4 影响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第22-23页
        1.2.5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潜在应用第23-26页
    第三节 光催化材料概要第26-33页
        1.3.1 可见光吸收半导体材料第27-30页
            1.3.1.1 表面等离子体概要第27页
            1.3.1.2 表面等离子体应用第27-28页
            1.3.1.3 构建可见光异质结第28-30页
        1.3.2 红外光吸收性能半导体材料第30-31页
            1.3.2.1 基于半导体能带结构特性第30-31页
            1.3.2.2 基于上转换半导体第31页
            1.3.2.3 基于氧空位产生第31页
        1.3.3 宽禁带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第31-33页
            1.3.3.1 宽禁带半导体简介第31页
            1.3.3.2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应用第31-33页
            1.3.3.3 宽禁带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优势第33页
    第四节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3-36页
    参考文献第36-47页
第二章 光催化降解百草枯污水的研究第47-60页
    第一节 引言第47-48页
    第二节 实验与讨论第48-57页
        2.2.1 光催化降解污水百草枯实验第48-50页
            2.2.1.1 实验原料第48页
            2.2.1.2 实验方法第48页
            2.2.1.3 测试与表征第48-49页
            2.2.1.4 结果与讨论第49-50页
        2.2.2 不同离子对光催化的影响第50-55页
            2.2.2.1 实验原料第50页
            2.2.2.2 实验方法第50-51页
            2.2.2.3 测试与表征第51-52页
            2.2.2.4 结果与讨论第52-55页
        2.2.3 二氧化钛与氧化镓降解百草枯实验第55-57页
            2.2.3.1 实验原料第55-56页
            2.2.3.2 实验方法第56页
            2.2.3.3 测试与表征第56页
            2.2.3.4 结果与讨论第56-57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第三章 氧化镓不同晶相光催化性能的比较第60-80页
    第一节 引言第60-61页
    第二节 实验与讨论第61-75页
        3.2.1 不同晶型氧化镓材料的制备第61-69页
            3.2.1.1 实验原料第61-62页
            3.2.1.2 实验方法第62-63页
            3.2.1.3 测试与表征第63-64页
            3.2.1.4 结果与讨论第64-69页
        3.2.2 不同晶型氧化镓降解乙烯实验第69-73页
            3.2.2.1 实验原料第69页
            3.2.2.2 实验方法第69页
            3.2.2.3 测试与表征第69-70页
            3.2.2.4 结果与讨论第70-73页
        3.2.3 二氧化碳还原实验第73-75页
            3.2.3.1 实验原料第73页
            3.2.3.2 实验方法第73-74页
            3.2.3.3 测试与表征第74页
            3.2.3.4 结果与讨论第74-75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3页
致谢第83-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8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DSBS生物除锌机理及其合成纳米硫化锌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动态模拟的焦化过程污染迁移转化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