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0-12页 |
1.2.1 锂离子电池发展史 | 第10-11页 |
1.2.2 锂离子电池原理 | 第11-12页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1.3.1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 | 第14-16页 |
1.3.2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 | 第16-18页 |
1.3.3 锂离子电池锗负极材料 | 第18-20页 |
1.4 铜集流体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5 离子液体简述 | 第23-24页 |
1.6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2.1 材料合成 | 第26-30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26-2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1.3 材料的制备工艺 | 第27-30页 |
2.2 材料表征 | 第30页 |
2.2.1 SEM及EDS测试 | 第30页 |
2.2.2 XRD测试 | 第30页 |
2.3 电化学测试 | 第30-32页 |
2.3.1 循环及倍率性能 | 第30页 |
2.3.2 循环伏安及阻抗测试 | 第30-31页 |
2.3.3 恒电势沉积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枝晶状Cu/Ge负极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 第32-45页 |
3.1 锗的离子液体电沉积 | 第32-37页 |
3.1.1 锗薄膜电沉积 | 第32-33页 |
3.1.2 枝晶状铜集流体的形貌表征 | 第33-34页 |
3.1.3 三种集流体接触角测试 | 第34-36页 |
3.1.4 枝晶状铜集流体上负载锗 | 第36-37页 |
3.2 枝晶状铜集流体/Ge电极的电化学研究 | 第37-43页 |
3.2.1 充放电性能 | 第37-41页 |
3.2.2 阻抗性能 | 第41-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多孔Cu/Ge电极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5-61页 |
4.1 多孔铜集流体的形貌表征 | 第45-46页 |
4.2 多孔铜薄膜制备工艺参数研究箔 | 第46-53页 |
4.2.1 电镀时间的影响 | 第46-49页 |
4.2.2 铜盐浓度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3 电极间距的影响 | 第51-53页 |
4.3 多孔铜集流体上负载锗的研究 | 第53-59页 |
4.3.1 多孔铜集流体上负载锗的形貌 | 第53页 |
4.3.2 多孔铜集流体负载锗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3-55页 |
4.3.3 高温退火处理对材料的影响 | 第55-57页 |
4.3.4 阻抗性能研究 | 第57-59页 |
4.3.5 多孔铜集流体上电沉积锗的循环伏安研究 | 第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菜花状Cu/Ge电极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1-75页 |
5.1 棒状铜集流体的研究 | 第61-64页 |
5.1.1 棒状铜集流体的制备 | 第61页 |
5.1.2 棒状铜集流体的表征 | 第61-62页 |
5.1.3 棒状铜集流体上电沉积锗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2-64页 |
5.2 菜花状铜集流体的研究 | 第64-73页 |
5.2.1 菜花状铜集流体的制备 | 第64-65页 |
5.2.2 菜花状铜集流体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5-71页 |
5.2.3 菜花状铜集流体的阻抗研究 | 第71-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