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心理距离说”理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朱光潜“心理距离说”的学术渊源 | 第13-23页 |
第一节 对西方美学距离观的传承 | 第13-18页 |
一、审美非功利理论 | 第13-14页 |
二、布洛“心理距离”理论 | 第14-17页 |
三、西方美学对朱光潜的影响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对中国古典美学距离观的传承 | 第18-23页 |
一、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时空距离 | 第19-20页 |
二、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心理距离 | 第20-21页 |
三、中国古典美学对朱光潜的影响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朱光潜“心理距离说”的几个重要论断 | 第23-37页 |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与“心理距离说” | 第23-28页 |
一、艺术家对距离的调整 | 第24-25页 |
二、艺术家对情感的精炼 | 第25-26页 |
三、“心理距离说”对艺术创造的指导 | 第26-28页 |
第二节 艺术欣赏与“心理距离说” | 第28-31页 |
一、艺术作品对距离的影响 | 第28-30页 |
二、“心理距离说”对艺术欣赏的指导 | 第30-31页 |
第三节 距离的矛盾 | 第31-37页 |
一、距离矛盾的产生 | 第31-32页 |
二、距离矛盾的解决 | 第32-33页 |
三、审美源于生活 | 第33-34页 |
四、审美异于生活 | 第34-37页 |
第三章 朱光潜“心理距离说”的理论运用 | 第37-43页 |
第一节 构建美学体系 | 第37-40页 |
一、完善美感经验 | 第37-39页 |
二、建立悲剧快感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影响诗歌创作与欣赏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心理距离说”与“人生艺术化” | 第43-47页 |
第一节 对个体生命的反思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对社会和谐的思考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