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1-33页 |
1.1 镁碱(FER)沸石 | 第11-14页 |
1.2 多级孔道分子筛 | 第14-28页 |
1.2.1 多级孔道分子筛简介 | 第14-17页 |
1.2.2 多级孔道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 第17-28页 |
1.3 多级孔道FER分子筛 | 第28-31页 |
1.4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思路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38页 |
2.1 主要化学试剂及规格 | 第33-34页 |
2.2 主要化学仪器规格 | 第34页 |
2.3 分子筛材料的表征 | 第34-36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4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4-35页 |
2.3.3 N_2吸脱附(N_2 adsorption-desorption) | 第35页 |
2.3.4 固体魔角核磁共振(~(27)AlMASNMR、~(13)CMASNMR、~(29)SiMASNMR) | 第35页 |
2.3.5 原子发射光谱(ICP-AES) | 第35页 |
2.3.6 热重分析(TG-DTG) | 第35-36页 |
2.3.7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 | 第36页 |
2.3.8 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第36页 |
2.4 合成分子筛的催化活性表征 | 第36-38页 |
2.4.1 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催化降解 | 第36-37页 |
2.4.2 1-丁烯骨架异构反应 | 第37页 |
2.4.3 甲苯的苄基化反应 | 第37-38页 |
第三章 CTAB促进的多级孔道纳米片状镁碱分子筛的双模板剂法合成 | 第38-62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步骤 | 第39-40页 |
3.2.1 原料 | 第39页 |
3.2.2 双模板剂法多级孔道FER分子筛的制备 | 第39-40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61页 |
3.3.1 不同晶化条件 | 第40-54页 |
3.3.2 纳米片状多级孔道FER沸石的形成机理研究 | 第54-59页 |
3.3.3 FER分子筛的催化活性 | 第59-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晶种辅助双模板剂法制备多级孔道纳米片状镁碱分子筛 | 第62-83页 |
4.1 引言 | 第62-63页 |
4.2 实验步骤 | 第63页 |
4.2.1 原料 | 第63页 |
4.2.2 晶种辅助双模板剂法多级孔道FER分子筛的制备 | 第63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82页 |
4.3.1 不同晶种量 | 第64-67页 |
4.3.2 不同CTAB含量 | 第67-72页 |
4.3.3 不同哌啶含量 | 第72-76页 |
4.3.4 不同Na_2O/SiO | 第76-78页 |
4.3.5 硅铝比 | 第78-79页 |
4.3.6 晶化温度 | 第79-80页 |
4.3.7 FER分子筛的催化活性 | 第80-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晶种诱导无模板剂法直接合成小晶粒多级孔道镁碱分子筛 | 第83-93页 |
5.1 引言 | 第83-84页 |
5.2 实验步骤 | 第84-85页 |
5.2.1 原料 | 第84页 |
5.2.2 晶种诱导无模板剂法多级孔道FER分子筛的制备 | 第84-85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5-92页 |
5.3.1 不同晶种 | 第85-88页 |
5.3.2 其他晶化条件 | 第88-9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12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