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聚酰亚胺—硅氧烷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符号说明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0页
    1.1 引言第16页
    1.2 功能性聚硅氧烷第16-18页
        1.2.1 含羧基聚硅氧烷第17页
        1.2.2 含羟基聚硅氧烷第17-18页
        1.2.3 含氨基聚硅氧烷第18页
    1.3 有机硅改性常用聚合物第18-21页
        1.3.1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第18-19页
        1.3.2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第19-20页
        1.3.3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第20页
        1.3.4 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第20-21页
    1.4 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材料第21-28页
        1.4.1 有机硅-聚酰亚胺材料的发展状况第21页
        1.4.2 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材料的方法第21-24页
        1.4.3 有机硅-聚酰亚胺材料的特性及应用研究第24-28页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端氨丙基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的制备与表征第30-42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30-31页
        2.2.1 实验原料第30-31页
        2.2.2 实验仪器第31页
    2.3 测试表征方法第31-32页
        2.3.1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第31页
        2.3.2 核磁共振氣谱分析(~1H-NMR)第31页
        2.3.3 氨值非水滴定第31-32页
    2.4 实验部分第32-33页
        2.4.1 氨丙基封端的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的制备第32-33页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3-39页
        2.5.1 端氨丙基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的结构表征第33-36页
        2.5.2 加料方式对产率的影响第36-38页
        2.5.3 催化剂用量对分子量的影响第38-39页
        2.5.4 反应时间对分子量的影响第39页
    2.6 本章小结第39-42页
第三章 聚酰亚胺-硅氧烷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42-72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42-44页
        3.2.1 实验原料第42-43页
        3.2.2 实验仪器第43-44页
    3.3 测试表征方法第44-45页
        3.3.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44页
        3.3.2 热重(TG)分析第44页
        3.3.3 固体核磁(SSNMR)分析第44页
        3.3.4 机械性能第44页
        3.3.5 动态力学分析(DMA)第44页
        3.3.6 接触角性能测试第44-45页
        3.3.7 溶解性测试第45页
        3.3.8 X射线衍射(XRD)第45页
    3.4 实验部分第45-48页
        3.4.1 聚酰胺酸-硅氧烷共聚物的制备第45页
        3.4.2 聚酰亚胺-硅氧烷共聚物膜材料的制备第45-48页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70页
        3.5.1 聚酰亚胺-硅氧烷共聚物的结构表征第48-49页
        3.5.2 聚酰亚胺-硅氧烷共聚物的性能表征第49-70页
    3.6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 聚酰亚胺-硅氧烷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第72-78页
    4.1 引言第72页
    4.2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72-73页
        4.2.1 实验原料第72页
        4.2.2 实验仪器第72-73页
    4.3 测试表征方法第73页
        4.3.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73页
        4.3.2 热重(TG)分析第73页
        4.3.3 机械性能第73页
    4.4 实验部分第73-74页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4-76页
        4.5.1 共混物的结构表征第74-75页
        4.5.2 共混物的性能表征第75-76页
    4.6 本章总结第76-78页
第五章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8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配柱撑型MOFs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催化性质研究
下一篇:纳米片状多级孔道镁碱分子筛的直接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