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高性能锰基负极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锂/钠电性能研究

摘要第4-7页
英文摘要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锂/钠离子电池发展简介第15-17页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7-24页
        1.3.1 合金型负极材料第19-22页
        1.3.2 转化型负极材料第22-24页
    1.4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24-28页
        1.4.1 脱嵌类负极材料第26页
        1.4.2 转化类负极材料第26页
        1.4.3 合金类负极材料第26-28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测试表征方法第30-38页
    2.1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0页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30-32页
        2.2.1 实验药品第30-31页
        2.2.2 实验仪器第31-32页
    2.3 表征技术发展简介及其应用第32-36页
        2.3.1 晶体与结构分析第32页
        2.3.2 元素与价态分析第32-33页
        2.3.3 形貌与元素分布分析第33-35页
        2.3.4 物质的鉴定与性质分析第35页
        2.3.5 元素的定量分析第35-36页
    2.4 电池组装与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6-38页
        2.4.1 极片的制备第36-37页
        2.4.2 币式半/全电池组装第37页
        2.4.3 电池性能测试第37-38页
第三章 优异MnO基负极导电网络的构建及其循环稳定性的改善第38-59页
    3.1 引言第38-40页
    3.2 优异MnO基负极导电网络的构建第40-49页
        3.2.1 实验部分第40页
            3.2.1.1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制备第40页
            3.2.1.2 MnO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0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40-49页
            3.2.2.1 MnO基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第40-41页
            3.2.2.2 MnO基复合材料的物相与形貌分析第41-44页
            3.2.2.3 MnO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测试第44-49页
    3.3 MnO/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循环稳定性的改善第49-57页
        3.3.1 实验部分第49页
            3.3.1.1 C/RGO材料的制备第49页
        3.3.2 结果与讨论第49-57页
            3.3.2.1 C/RGO和MnO@C/RGO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表征第50-51页
            3.3.2.2 MnO/石墨烯基负极容量随循环上升的机理分析第51-54页
            3.3.2.3 优化测试参数后的循环性能第54-55页
            3.3.2.4 MnO@C/RGO//LiFePO4全电池的储能性质第55-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制备一种具有超长循环稳定性优异电极材料的新策略第59-71页
    4.1 引言第59-60页
    4.2 实验部分第60-61页
        4.2.1 (Si@MnO)@C/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0-61页
        4.2.2 MnO@C/RGO的制备第61页
        4.2.3 Si@RGO的制备第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70页
        4.3.1 (Si@MnO)@C/RGO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第61-62页
        4.3.2 (Si@MnO)@C/RGO的物相及组分分析第62-63页
        4.3.3 (Si@MnO)@C/RGO的电化学性能第63-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α-MnS@N,S-NTC的设计制备及其优异的锂/钠离子半/全电池性能第71-97页
    5.1 引言第71-72页
    5.2 实验部分第72-73页
        5.2.1 α-MnO_2和α-MnO_2@PDA纳米管的制备第72页
        5.2.2 α-MnS@N,S-NTC的制备第72-73页
        5.2.3 体相α-MnS的制备第73页
        5.2.4 N,S-NTC的制备第7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3-95页
        5.3.1 前驱体和中间产物的成分与形貌分析第73-75页
        5.3.2 α-MnS@N,S-NTC的物相、形貌及组分分析第75-80页
        5.3.3 α-MnS@N,S-NTC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80-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六章 同轴α-MnSe@N-CDNTs的设计制备及其优异的锂/钠离子半/全电池性能第97-117页
    6.1 引言第97-98页
    6.2 实验部分第98-100页
        6.2.1 α-MnSe@N-CDNTs的设计制备第98-10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0-115页
        6.3.1 α-MnSe@N-CDNTs的形貌与成分分析第100-102页
        6.3.2 α-MnSe@N-CDNTs的储锂/钠性能研究第102-115页
    6.4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43-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酸修饰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复合电极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性能
下一篇:含稠环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给受体界面处电荷转移机制的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