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教育论文--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论文

论体育学的学科特征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中文文摘第7-13页
绪论第13-41页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3-17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第17-32页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32-33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33-38页
    第五节 研究难点、创新点与预期成果第38-41页
第一章 体育学形成的理论路径与分析维度确认第41-65页
    第一节 学科的理解与考辨第41-49页
        一. 学科界定的意义与作用第41页
        二. 国内外对于学科的理解第41-46页
        三. 学科与科学的关系辨析第46-48页
        四. 本研究对学科的界分第48-49页
    第二节 知识与知识增长理论第49-55页
        一. 对知识的界定与分类第50-51页
        二. 波普尔的方法论立场第51-53页
        三. 波普尔知识增长理论第53-55页
    第三节 学科形成的理论路径与体育学分析维度的确认第55-65页
        一. 从问题到知识,再到知识领域第56-57页
        二. 从知识领域到知识范畴,再到学科第57-60页
        三. 历史、制度和知识三个分析维度的确认第60-64页
        四. 对特征与三个分析维度关系的说明第64-65页
第二章 历史维度下体育学的学科特征考察第65-119页
    第一节 从科学到学科的发展史概述第65-73页
        一. 16世纪之前的科学萌芽与体育运动第66-67页
        二. 16世纪近代科学革命与学科的出现第67-69页
        三. 17-18世纪的科学发展与科学的制度化第69-71页
        四. 19-20世纪: 经典学科的分化综合与新学科的出现第71-72页
        五. 小结第72-73页
    第二节 体育学比较对象的确立及其学科发展史概述第73-78页
        一. 体育学比较对象的确立第73-74页
        二. 物理学的学科演进考察第74-75页
        三. 医学的学科演进考察第75-76页
        四. 社会学的学科演进考察第76-77页
        五. 教育学的学科演进考察第77-78页
    第三节 前学科时期体育学主要分支学科的演进第78-104页
        一. 体育学的主要分支学科确认第79-80页
        二. 体育教育学的学科演进考察第80-87页
        三.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演进考察第87-97页
        四. 运动医学的学科演进考察第97-102页
        五. 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演进考察第102-103页
        六. 小结: 分支学科受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实用性驱动第103-104页
    第四节 各国体育学的初步确立第104-113页
        一. 中国体育学的初步确立第104-107页
        二. 德国体育学的初步确立第107-108页
        三. 美国体育学的初步确立第108-110页
        四. 法国体育学的初步确立第110页
        五. 英国体育学的初步确立第110-111页
        六. 日本体育学的初步确立第111-112页
        七. 小结: 体育学确立的两种模式与一种来源第112-113页
    第五节 历史维度下体育学的学科特征辨析第113-119页
        一. 体育学具有教育的源发性第113-115页
        二. 体育学具有健康的驱动性第115-116页
        三. 小结第116-119页
第三章 制度维度下体育学的学科特征考察第119-153页
    第一节 学科制度理论第119-122页
        一. 学科制度理论的前期探索: 从曼海姆、默顿到华勒斯坦第119-120页
        二. 方文的学科制度理论第120-122页
    第二节 体育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存在第122-134页
        一. 50所代表性大学的选取与依据第123-124页
        二. 体育学获得了高等院校的普遍承认第124-126页
        三. 学科内涵动态扩张: 学科中心由体育教育向锻炼与健康转移第126-127页
        四. 体育学的学科身份危机: 学科边界模糊、学科融合深化第127-130页
        五. 学科名称及归属问题的统一与分裂第130-134页
    第三节 体育学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存在第134-146页
        一. 体育学尚未获得科学基金的普遍承认第135-140页
        二. 学术期刊以运动医学为核心,旗舰期刊缺失第140-146页
    第四节 学科制度视角下体育学的学科特征呈现第146-153页
        一. 体育学具有认同的差异性第146-147页
        二. 体育学具有发展的低度性第147-150页
        三. 体育学具有非均衡性第150页
        四. 体育学具有跨学科性第150-153页
第四章 知识维度下体育学的学科特征考察第153-185页
    第一节 体育学的知识范围确认第153-155页
    第二节 体育技能的默会知识维度第155-159页
        一.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第155-157页
        二. 体育技术、体育技能与体育技艺的分层呈现第157-159页
    第三节 从体育理论知识到体育知识第159-165页
        一. 体育理论知识考察第159-165页
        二. 体育知识考察第165页
    第四节 从体育知识到体育学: 体育学知识剖析第165-175页
        一. 运动训练学的知识体系剖析: 体育自身逻辑无法演进为学科第166-169页
        二. 直接以母学科为依托的分支学科知识考察第169-174页
        三. 对于体育学知识的整体考察第174-175页
    第五节 知识视角下体育学的学科特征辨析第175-185页
        一. 体育学具有运动实践性第175-177页
        二. 体育学具有外在决定性第177-180页
        三. 体育学具有应用性第180-181页
        四. 体育学具有综合性第181页
        五. 对于特征层次的讨论第181-18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85-189页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第189-191页
附录2: 世界50所代表性高校体育院系与专业设置一览表第191-198页
附录3: 德国德意志科学基金“sport”主题的课题信息一览表第198-200页
附录4: SCI/SSCI体育学类期刊收录名单信息一览表第200-205页
参考文献第205-215页
索引第215-21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217-219页
致谢第219-220页
个人简历第220-222页

论文共2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价碘化物介导下二芳基炔的氧化串联及相关反应研究
下一篇:全人发展视野下学龄前残疾儿童运动康复课程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