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Summary | 第3-4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布鲁氏菌种型的发现 | 第9-15页 |
1.1 经典布鲁氏菌 | 第9-12页 |
1.2 新发现布鲁氏菌 | 第12-13页 |
1.3 其他新发现布鲁氏菌 | 第13-15页 |
2.布鲁氏菌分型技术进展 | 第15-22页 |
2.1 传统表型分型技术 | 第15-16页 |
2.2 分子分型技术 | 第16-22页 |
第二章 羊种布鲁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2-29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1.2 仪器 | 第22页 |
1.3 菌株的地域分布及分离时间 | 第22-23页 |
1.4 布鲁氏菌的分离与复苏 | 第23-24页 |
1.5 布鲁氏菌的种型鉴定 | 第24-26页 |
2.结果 | 第26-27页 |
2.1 布鲁氏菌种的鉴定 | 第26页 |
2.2 布鲁氏菌生物型的鉴定 | 第26-27页 |
3.讨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羊种布鲁氏菌MLVA-15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9-46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1.1 菌株 | 第29页 |
1.2 PCR方法 | 第29-30页 |
1.3 VNTR位点选择和引物设计 | 第30-31页 |
1.4 分析方法 | 第31页 |
2.结果 | 第31-44页 |
2.1 VNTR位点的HGDI分析 | 第31-33页 |
2.2 基于不同VNTR位点组合聚类分析 | 第33-37页 |
2.3 运用MLVA-15分型方法对109株进行聚类分析 | 第37-44页 |
3.讨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新疆地区羊种布鲁氏菌流行株的MLVA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46-53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1.1 菌株 | 第46页 |
1.2 方法 | 第46-47页 |
2.结果 | 第47-51页 |
2.1 VNTR位点多态性分析 | 第47页 |
2.2 MLVA分析 | 第47-51页 |
3.讨论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国内布鲁氏菌流行株的MLSA-21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53-57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53页 |
1.2 方法 | 第53页 |
1.3 引物序列 | 第53-54页 |
2.结果 | 第54-55页 |
3.讨论 | 第55-57页 |
第六章 基于全基因组单核苷酸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57-65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57页 |
1.1 菌株 | 第57页 |
1.2 方法 | 第57页 |
2.结果 | 第57-63页 |
2.1 布鲁氏菌基因组组分 | 第57-58页 |
2.2 布鲁氏菌进化分析 | 第58-63页 |
3.讨论 | 第63-65页 |
全文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